啊,亲爱的汉王,原谅你深爱的婳儿依然选择背叛你!
虽然她以后一定会后悔今日的选择,但是即使时光再重来一次,在这个时候,婳儿依然会选择背叛你。
这就是爱情的甜蜜和残忍之处。
汉王选定了兴兵作难的口号,这只是完成实质性造反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还得紧锣密鼓的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广泛网罗自己的盟友,笼络人才。
这个盟友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山东的本地官员,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壮声势,另外一方面需要京城里内应外合的人员。
对于山东的本地官员的人选,朱高煦和温哈喇王子同时看上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做李浚。乐安州遂家村人,祖籍南京,因其曾祖官居渤海,举家北迁,后来全家为避元末之乱,隐居于乐安州西南的遂家村。
永乐二十二年,时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因父丧返家丁忧,要在家守孝三年。
所以在朱高炽和朱瞻基两朝,都没有出来做官。
“这赋闲在家的李浚,颇有才能,若是能够拉拢他一起造反,那我们就如虎添翼了。”
温哈喇王子长居中国这么多年,自然对山东的政治情势了如指掌。
“这个人,并不能是本王,特派指挥王斌前去做工作吧,希望他能够识时务为俊杰。”
汉王思忖了一下,说道。
于是,王斌带着名帖来到李浚的府邸。
看到李浚生得虎背熊腰,一看就是难得的将才,十分喜欢,心里想,要是能把这个人为王爷网罗,那大业可成。
于是一番客套之后,王斌就十分霸气的对李浚拱手道:
“我们王爷早闻大名,李兄可能丁忧在家不知道外面事情,现在山东的大半府衙都已经秘密向汉王效忠,投靠了我们王爷,李兄需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不然……”
“不然怎么样?”李浚害怕的问道。
“不然,我家王爷起兵的我第一天,就拿你这个不愿意合作的李兄的项上人头祭旗了。”
王斌恶狠狠的说道。
“你家王爷就是如此收罗人才?只怕那些答应臣服你们的人,也未必是处于真心,只是权宜之计吧。”
李浚在心里暗暗说道。
但是嘴上他却显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他十分害怕的朝着汉王府邸跪下说道:
“王爷威名,我等岂会不知道!李浚赋闲在家,却知道山中日月星辰,移位,此乃自然界的规律,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意,李浚虽然愚钝,却绝对不敢逆天而为。”
“哈哈哈哈。李兄果然聪明。识时务者为俊杰,汉王一统天下的那一天,不然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功臣。”
王斌说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汉王已经功成名就,他可以成为汉王坐下的股肱之臣了。
说客王斌心满意足的离去,回去向汉王得意的邀功请赏,却不知道,他前脚刚走,李浚后脚就关闭家门,着急全族,紧急商议对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