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朝议结束后,她和大司马并肩回去。一路上大司马一句话都没有说。
&esp;&esp;他没有像其他臣子那般责备她,但是也没有安慰她。
&esp;&esp;临上马车,两人平静地拱手道别,然后被厚厚的木板阻隔视线。
&esp;&esp;张培青闭上眼睛,将脊背靠在马车墙壁上。
&esp;&esp;她的脊梁挺的太久太直了,是时候歇息歇息。
&esp;&esp;今□□议,楚荆没有发一言,楚王未询问她一句决策。
&esp;&esp;这样也好,她微微勾起嘴唇自嘲笑了笑,反正她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问了也是白问。
&esp;&esp;都说风水轮流转,她这凤凰尾翼还没有落下,众人已经开始将她当成鸡毛处理了。
&esp;&esp;秦国……真是好样的。
&esp;&esp;这种时刻她应该招谁帮忙呢,思来想去似乎一个对象都没有。这么多年几乎将天下人得罪遍了,到最后大概连性命都不知能不能保全。
&esp;&esp;脑海中蓦然划过一道清逸儒雅的人影,她微微眯起眼睛。
&esp;&esp;“百里仲华,关键时刻,用你的承诺来救救楚国吧。”
&esp;&esp;——
&esp;&esp;齐秦联手攻楚,战况激烈惨重。
&esp;&esp;齐国武器冰甲精良天下皆知,秦国人粗犷野蛮,骁勇善战,反观楚国这“花都”,即便同样武器不弱士兵不弱,然而撞上者两者联手,似乎也没讨到什么好果子吃。
&esp;&esp;何况齐国还有一个薛纪清。
&esp;&esp;要说这个薛纪清,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天下名头经久不衰的人就仨,一个是百里仲华,一个是张培青,还有一个几欲问鼎大宗师的太昭。
&esp;&esp;只不过相比较前两人,最末那人不提也罢。
&esp;&esp;而这个横空出世的薛纪清,和当初的张培青一样,初来便大放异彩,率领齐队势如破竹,连连大败楚国,一时间“薛纪清”之名叫人闻风丧胆。
&esp;&esp;鬼谷子的传人,青涩的年纪……
&esp;&esp;似乎这人,并不比当初的张培青差呢。
&esp;&esp;楚国接二连三惨败在天下传的沸沸扬扬,诸国间谣言四起,都说楚国这次会像当初的赵国一样,被齐国踩在脚下,死的不能更惨。
&esp;&esp;还有不少人纷纷吆喝张培青哪去了,她不是最能闹事吗,怎么这回变成缩头乌龟了。
&esp;&esp;嘲笑声、讥讽声、看热闹声、抱怨声、叫嚣声,三国间的战争牵连诸国惶惶不安,贼匪滋生,作奸犯科四起,一些小国趁机生事,搅扰的天下哀声连连。
&esp;&esp;不知道从哪里率先传来的叫嚷,说着天下之所以演变到这种境况,都是张培青的过错。如果不是张培青荡平赵国,接二连三打压诸小国,秦国不会壮大,齐楚不会这么早开战,天下自然也不会这么混乱。
&esp;&esp;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张培青惹的祸!
&esp;&esp;张培青此人该当截舌炮烙腰斩汤镬,以正天下之风,以止天下之乱,以平天下之怨,以安天下之心!
&esp;&esp;与此同时,宅心仁厚的齐国发信给楚国,如果交出张培青,齐国可以就此罢手放楚国一马,如若依旧冥顽不灵,楚国就等着被齐国联合众国荡平吧!
&esp;&esp;多么义正言辞,多么铿锵有力,以至于楚国人都慌了,心乱了,内部开始分裂了。
&esp;&esp;而此时,来自楚国的帛书也交到了韩国百里仲华手上。
&esp;&esp;韩国朝堂。
&esp;&esp;高座上的韩王已经老的快成干尸了,仍旧死命挂着一口气不肯撒手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