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来参谋,面无表情地吩咐:“将仙台、京都两师团的战报,原样誊抄,即刻发往大本营。”
“嗨依。”参谋躬身领命,退了出去。
朝香宫鸠彦王看着参谋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面子,总要维持住的。
至于里子烂成什么样,只要盖子没被彻底掀开,那就还能继续糊弄下去。
-----
金陵,卫戍司令部。
唐生智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窗外隐约传来的炮声已经持续了一整天,此刻虽渐稀疏,却更添几分大战后的凝重。
他面前的书桌上,放着一把擦得油光锃亮的勃朗宁手枪。
这位从辛亥起就投身行伍的老资格,经历过北伐,混战过军阀,自诩见惯了枪林弹雨。
但直到今天,他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国战,什么叫做现代化的战争强度。
往日里那些军阀混战,跟眼前这场围绕首都存亡的决战相比,简直如同儿戏。
从清晨鬼子开始总攻起,他的心就一直悬在嗓子眼。
炮声每响一下,他的眼皮就跳一下。
他甚至悄悄准备好了这把制裁用的手枪,反复擦拭,把这把枪擦的油光锃亮的。
只是,那黄澄澄的子弹,他却始终没有压进弹夹。
说到底,他还是下不了那个决心。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啊!
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前线的战报陆续传来,唐生智惊讶地发现,尽管鬼子攻势如潮,炮火猛烈得前所未见,但各处防线,竟然一处也未被迫突破。
尤其是方默负责的东线,紫金山一带稳如泰山。
他仔细一想,很快就明白了关键。
方默在沪上后期打得漂亮,使得撤回金陵的中央军各部基本建制完好,虽然补充了大量新兵,但骨架还在,战斗力犹存。
更重要的是,鬼子绝大部分重炮火力,都被吸引去和紫金山上的69军炮兵进行对决了。
这就使得南线雨花台、秦淮河光华门等地的压力相对减轻,其余中央军等部才能顶住鬼子的猛攻。
想通了这一点,唐生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拿起桌上那把勃朗宁手枪,自嘲地笑了笑,随手将其锁进了抽屉深处。
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既然有方默这根定海神针在,东线固若金汤,那他唐生智还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他还在金陵卫戍司令的位置上坐一天,这力挽狂澜、坚守孤城的声望,就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这时,副官送来一份文件,是方默提出的建议,由原金陵警察部队负责维持城内秩序,并协助驱散百姓出城,为可能的巷战清理空间。
若是昨天,唐生智可能还会犹豫,担心影响“誓死坚守”的形象。
但现在,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
“准。一切按方军长意见办理。”
“他的话就是我的话。”
他现在对方默,可以说是要啥给啥,无比信任。
毕竟,他的身家性命和未来前程,可都系在这位年轻的军长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