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气盛的纳赛尔来说,他又没经历过法蒂玛王朝时期,埃及的那种局势动荡。
当时法蒂玛哈里发权威衰落,只保留宗教和名义上的权力,真正掌权的是大维齐尔。
这些大维齐尔之间的权力斗争,甚至会向十字军或者逊尼派势力求助,引狼入室。
在这样频繁南北征战下,必然导致农田荒废、商贸衰退。
法蒂玛朝廷为维持政权又要频繁加税,加剧民怨,导致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控制力减弱。
这无疑已经是一种恶性循环了。
可以说,当萨拉丁进入埃及时,埃及是一个宗教分裂、政权腐朽、对外受压、对内失控的国家。
其正处于法蒂玛王朝崩溃的边缘,这样的局势也为萨拉丁后来迅速掌控全局、建立阿尤布王朝提供了土壤。
而在萨拉丁统治埃及的时候,纳赛尔尚且年幼不记事,对那时候的情况也不了解。
当时的埃及,虽然说在萨拉丁兄弟的治理下,整体有所好转。
指的是其在政治上削藩清权,统一权力、军事上重整军备,抗击十字军、就连宗教上也完成了改革与统一。
可萨拉丁并不满足于统治埃及,反而经常需要抽调埃及的财政收入与兵力,去叙利亚地区作战。
再到后面又同耶路撒冷王国之间爆发长期战争。
这其中自然也给埃及带来不小的负担。
纵然民众群体,有比较高昂的圣战热情,可粮价波动这种事,以及农村劳动力不足,都是在所难免的。
反倒是后面埃及十字军入驻后,才迎来了长久的和平,以及欧洲商人对埃及商品的大批量采购。
整体经济在短时间里,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发生了转变。
因此,老一辈的埃及人,对于埃及这种日子确实不是很好,但又比以前稍好的处境感到心满意足。
即便近期,因为耶路撒冷王国同埃及之间的竞争,导致经济有所波动,生活水准有所下滑。
可大家还是下意识觉得,这只是暂时的……
但纳赛尔这样的年轻人不同,而在他记事之前,阿尤布王朝就已经失去了埃及。
因此从小到大一直以来欺负他的人,摆明了就是那些科普特人、那些“基督徒”。
由于生活中的地位高低差距,纳赛尔是同对方发生过冲突的,就结果来说,他被人群殴的很惨。
若非有“教堂”里的人,帮他救治,说不准第二天就死在街头。
当然,若非如此,他也接触不到“教堂”,只能说福兮祸所依了。
这周的教堂,是在港口附近,一户阿拉伯商人的宅邸里。
对于那户阿拉伯商人,纳赛尔是挺抱有好感的,毕竟在如今的亚历山大港,还愿意资助穷人的富人,其实已经不多了。
容许教堂在他们家举办活动,这无疑是冒着相当大风险的。
来到这处宅邸后,纳赛尔并没有急着敲门,他先是左右看顾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尾巴,然后再离开正门,从隔壁邻居的小门进入。
接着隐蔽的地道,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在进门之前,里面传出来一个问题:“西蒙福音,第二卷第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