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闻方丈站在藏经阁的窗前,手中紧握着那本被篡改过的《少林寺志》,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南方——那里,是天武殿统治的江南。
他深深叹了口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天武殿早已超脱江湖门派的范畴,成为实际掌控江南的独立政权。
长江天堑成为天然分界线,南岸的每一座城池都飘扬着天武殿的玄色旗帜——黑底金纹的"
明"
字战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北岸元廷的苍狼白鹿旗形成鲜明对比。
天武殿建立的大明政权与元朝划江而治,甚至在经济、军事、文化上全面碾压北方。
经济碾压: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天武殿掌控的商路让元廷眼红不已。
军事威慑:天武殿麾下的“天武军”
装备精良,火器、战船、铁甲骑兵,无一不是当世顶尖。
文化统治:江南的学堂普及《格物致知》,工匠钻研机械之道,而北方仍停留在经学八股。
更可怕的是,天武殿的武力值深不可测。
明教教主张无忌出自天武殿,一身武功横扫六大门派。
武当俞岱岩本已残废,却因天武殿赐予的《万剑归宗》而痊愈,甚至更进一步。
天武殿主张小天虽极少出手,但仅有的几次露面,都让武林震动——他的实力,被认为不在张三丰之下。
少林千年传承的《易筋经》《洗髓经》,曾是武林至高无上的武学圣典,历代高僧穷尽一生也难以参透其中奥妙。
然而,天武殿的《天魔策》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这一格局。
《易筋经》VS《天魔策》:
少林《易筋经》讲究“循序渐进”
,需数十年苦修方能大成。
天武殿《天魔策》却可“逆天改命”
,短短数年便能造就绝世高手,甚至能助人突破先天桎梏。
武学理念的冲突:
少林崇尚“以禅入武”
,认为武道需以佛法为根基。
天武殿则主张“武道即天道”
,认为武学本身便是至高真理,无需依附宗教。
空闻方丈曾亲眼目睹一名投靠天武殿的少林弃徒,短短三年便练成“天魔手”
,一掌击碎少林铜人巷的百年铜像。
那一刻,他深深感受到——少林的武学霸权,正在被无情碾碎。
曾几何时,少林方丈一纸法帖,便可号令群雄,江湖大事皆需少林首肯。
然而,天武殿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武林盟会的权力转移:
以往武林大会,少林方丈稳坐首席,一言九鼎。
如今,天武殿只需派一名使者到场,各大门派便纷纷噤声,唯恐得罪这位江南霸主。
人才流失的危机:
过去,江湖俊杰以拜入少林为荣,如今却纷纷南下,投靠天武殿麾下。
少林近年招收的弟子,资质平庸者居多,甚至有不少是其他门派淘汰的“废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