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心中自有盘算。
所谓事不过三,前两次的考题已有些古怪,如今到了秀才功名的关键一步,再胡来便不妥当了。
于是,他决定出一道正经的经义题。
思虑再三后,胡惟庸毫不迟疑,提笔在空白处挥毫泼墨。
题毕,他将笔随手一扔,众官员立刻围了上去。
他们早已料到胡惟庸会自己出题,但对于他会出什么题、玩什么花样,心中也充满好奇。
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通过科举一路走来的,如今在礼部任职,自然对这格外关注。
然而,当他们看清考题时,却纷纷愣住了。
这次的考题倒不那么奇怪,只是……为何看起来有些不正经呢?
(本章完)
对于礼部官员们而言,他们并不担心胡惟庸出什么怪题。
毕竟,本次恩科的主考官是胡惟庸,而非他们。
也就是说,别说胡惟庸自己出的题目了,就算是其他人的题目有问题,最后担责的仍然是胡惟庸。
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因此,对于胡惟庸出怪题的事,一众礼部官员早就习以为常了。
考生们骂不骂关他们什么事,只要陛下不追究,那就不用在意。
可眼下这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了。
这位胡大人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出些怪题了。
这题目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对劲。
这就不行啊。
要知道,每届科举的题目都会被载入史册。
毕竟写史的人都是读书人,这种事他们怎么会放过。
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抱怨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故意为难人罢了。
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种不正经的题目,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这绝对不行。
一位性子最急的年轻礼部官员直接开口道:
“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倒也不是官场新手,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但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带不满地看着对方道:
“怎么?你觉得本官的题不合适?”
“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胡惟庸这话说得还挺不客气的。
但他确实有理由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