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春秋罪我by绮逾予 > 154(第3页)

154(第3页)

卢蕤自小在京师读书,估计已经习惯京师的暑气了。

“可能,皮薄吧。”卢蕤无奈笑道,“过会儿御前千万不要失仪,你说的每一句话,史官都会记下来。”

“啊?”许枫桥来不及问,卢蕤已经走出三步远了,徒留帕子在他手里随风飘摇。

皇帝在殿内设座,案头公文堆了很高,穿堂风吹动帷幄和水晶帘,冰鉴上冒着的寒气吹向一处,婢女见传召的臣子已到,停了手里的扇叶,行了个礼就退下了。

殿门重重落下,空旷大殿内,皇帝背后的木屏风贴着很多亟待处理的公文奏报,他斜倚着凭几,按揉眼周,朝二人挥了挥手。

许枫桥和卢蕤走了上去,一人坐一个软垫,分别在皇帝左右手两边。

“恒州来的战报,你们肯定很在意。”皇帝把羽书交给二人传阅,“刺史韦庆珩与靖北侯骆明河、定波军大帅霍平楚以及烈云郡主率领的神武军会师,燕王不战自溃。”

卢蕤默念着羽书,许枫桥拖拽垫子,凑了过来。

“燕王是自焚而死的。”卢蕤看完后交给了许枫桥,“粮道被幽州切断了,供给不上,又因天气转暖,瘟疫横行,他本人也染病。如此说来,是天助陛下。”

许枫桥透过笔迹,仿佛能看见穷途末路的燕王,在四面楚歌乃至女儿的围攻下,失望、绝望,登上高台,望着太行山和这辈子回不去的京师,高歌道——

“生虽可乐,死必不伤。何为眷念,魂归故乡。”

卢蕤说得对,你讲了什么话,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燕王临终一首歌,他虽未能亲眼见证,却也能想象到。

从守土有功的大功臣,变为为祸一方的罪人,春秋史笔落下,这一辈子真算是唏嘘。没想到,师父和袁舒啸的仇,竟是这样报了。

许枫桥高兴不起来,他突然觉得明堂之上的宝座太冰冷了,为了这么一个地位,多少人争来争去,生灵涂炭。透过史传看人的一生,其实很多人在最一开始,都想象不到自己会走上截然相反的路。

“朕对霍平楚、郡主以及骆玉楼的嘉奖也在筹备中了,听说许大帅和霍平楚认识?那可真是太好了。国朝初定,需要新生将领,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皇帝和他们年纪差不多,聊起天来没什么威严,倒多了几分亲和,“尤其是卢更生,皇后说想见见你。上次实在是遗憾,皇后向我讨了个恩典,这次你说什么都得留在京师。”

说着,皇帝从公文里拿出一封告身文书,“授你为中书舍人的告身已经在吏部存档了,你看看什么时候休整好了,就上任吧。”

卢蕤眉头紧皱,不觉得这算什么恩典,“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抬眸,目露精光,“为什么?你是想抗旨?”

许枫桥捏了把汗,拽着卢蕤的衣角。

卢蕤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现如今太后和皇帝的明争暗斗以太后全面落败而告终,万一太后一党想要借机生事呢?卢蕤没姻亲关系,更没有足够的家族依傍,怎敌得过军功老贵族魏家?

而且太后肯定恨他恨得牙痒痒,檄文和定波军,说是裴顗做的,但朝廷没有不透风的墙,查一查就知道是他借裴顗之手,推动了燕王的灭亡。

卢蕤不想因为自己,把许枫桥牵扯进浑水里来,更不想江心失坠,于他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来——他还是太嫩了。

“回陛下。”许枫桥抢过话茬,“卢更生非是想抗旨,而是有颇多顾虑。他曾与臣说过,此次大捷乃至漠北叱罗部交好、边患稳定,都不是他的功劳,而是臣的,受中书舍人一职,总觉得诚惶诚恐。”

确实,至少在明眼人看来,许枫桥上战场杀敌,又促进漠北部落火并,和如今崛起的叱罗部和睦也是靠着母子的原因。所以许枫桥在大周的待遇必须好,一是奖励战功,而是给内附的部落一个好榜样,以表现圣朝海纳百川。

可卢蕤做了什么?具体的,没人能说出来。

“朕前些日子在坊市听得一曲《定风波》,卢更生身为儒士,屡屡深入险境,又帮朕把疑案破了,诛杀罪魁祸首张又玄,而且,若是没有你,渔阳王也不会从府衙抽身,你不用谦虚。”

卢蕤:“臣知道了,那,李寻真的名节可否平反?”

皇帝皱了皱眉,难掩不悦,“你别的赏赐都不要,只想着这些?李寻真已经定谳,哪怕那些事他没做过,只要晋阳李氏做了,他就必须顶罪,卢更生你也是大族长大的,焉能不知一损俱损的道理?不过张又玄的案宗算是完善了,朕已经命人将其与卢元礼彻底分割,你父亲清清白白,你的进士之名也无可指摘,太后本想借此攻讦,朕不容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