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这边,煎熬得最为复杂。
方林下了血本,不惜反叛,也要为大周谋得这份这份国运,老皇帝自然心知肚明,也正是因为明白方林为了大周,为了他这个陛下牺牲了这么多,他更加觉得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看重方林这样忠心耿耿的英才,当真是他最近十几年来,做得最为正确的一个决定。
可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看重又如何?
随着时间流逝,每拖一天,方林此次的‘反叛’便会真实一分,为了不违背盟约,若是方林的谋划迟迟不能成功,朝廷也就越来越被动了,毕竟不能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欺人可以,岂能欺天?
是以,即便万般不愿,朝廷的处置也不得不愈加严厉,闹到最后,也许只能弄假成真,诛了叛逆,方能确保不受到国运反噬。
这便是让老皇帝这几日备受煎熬与犹豫的重点。
一边是大周朝最杰出的少年英才,一边也就是这么一丁点国运,若事情当真闹到非要牺牲方林,才能如愿以偿的地步,朕该怎么选?
老皇帝认真考虑过,最终的选择是前者。
换了其他人,哪怕是苏国公,他都不会太过犹豫,苏国公一人便能换取他踏入真圣,大周就此强盛,这买卖是划算的。
可是方林……不行!
虽说从一个皇帝的角度看,方林与苏国公并无太大的分别,但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他实在喜爱方林这小子,不愿牺牲他,换取这些许国运。
这是老皇帝的煎熬,方林这边也差不多,以他的头脑自然明白这种事情拖不了多久,当真拖到最后,即便匀国运的目的达成了,他也废了,哪怕不死,再想重新回到大周朝堂,也是难上加难。
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恒帝则更是煎熬。
上次虽说松了口,可始终咽不下这口气,这几日一直在等周国那边动静的同时,亦在暗中派人出使晋国和楚国,希望以和为贵。
可惜,越等越是心凉。
首先,不管是晋国还是楚国,居然直接拒接来使!
这让原本还抱有一丝希冀的恒帝,彻底放弃了幻想。
其次,周国的反应也果真如孔郁所言,表面上是大公无私,严厉惩处了方林及其家卷,甚至主动昭告了天下,实则同样在以各种形式与借口拖延时间,以逼迫他就范。
关键方林这个贼子这次是玩真的,近百万周军当真在全力攻恒,不过三日时间,在原本割让的五州的基础上,又攻陷了他大恒三个州!
他娘的,虽说自从方林擅自接管了这百万周军后,攻打三个州的国运也算不到周国头上,可他大恒损失的国运确是实打实的!
照这么下去,也许匀出去的还没损失的多呢!
而一旦周帝处置了方林,将这百万大军重新收回周国朝廷,国运仍旧会流入他周国!
也即是说,无论如何,这国运他大恒是给定了!
既然如此,那还硬撑个什么劲儿?
匀吧匀吧!
毕竟接下来还要周国帮忙,共抗楚晋,与其被逼无奈,最终仍旧不得不给,便也就不挣扎了,主动卖个好吧……
于是,在各方煎熬的第四天,恒帝终于妥协了。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条件,而条件只有一个:必须先严惩方林,然后才同意匀国运!
于是,天生劳碌命的孔郁,便连夜马不停蹄地往大周京都赶去。
是的,方林既然“叛了”,那自然与周国的接洽便不能通过他了,这次乃是由他这个大恒宰相,亲自出使周国,以示诚意。
一路上,他心情放松,很是喜悦。
之前的那点旧账,随着恒帝答应匀国运,总算是解决了。
周帝金口玉言,既然之前承诺了,那定然是一诺千金,不会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