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五年时间,我们就有能力反攻。那时候,相互争霸的六方肯定已经很疲惫了,届时我们要恢复河川将举手可成。”
大殿内静悄悄的,就只有蔡国皇帝陛下手指点着桌子,看着地图不断思考、斟酌。
黄傅的策略,很有可行性。趁机来一个金蝉脱壳、再潜伏蜕化;顺带将蔡国剩下的土地,拱手相让,引来郑国和鄧国的攻击,将水搅浑。而蔡国则来一个‘浑水好摸鱼’。
这个方法确实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样,一个操作不好,蔡国将可能成为昨日黄花——别管计划如何好,现实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比如,万一北方三川造反了呢?虽然蔡国对北方三川控制很强,因为这里是蔡国的粮仓;但万一造反了怎么办?要知道,一旦开始“金蝉脱壳”计划后,蔡国将没有任何后路、也经不起任何折腾。
还有,想要撤退,总是需要时间的。带着财富、精锐等撤退,肯定会很慢。那么,这就需要有人断后,阻挡安阳、李玉龙和萧立明的进攻。
黄傅眼睛明亮,不等皇帝陛下开口,黄傅竟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太师曹国斌面前:“曹大人,如今国难当头,太尉以及众多将军将领战死;剩下的有足够威望、且有足够军事才能的,只有老大人了。
我代陛下,恳请老大人带领上庸城剩下的将士断后,一定要挡住侵略军。整个上庸城的财富,尽归老大人调度。”
寂静的大殿内,再次静了,这一次寂静的连心跳声都没有。
黄傅跪在曹国斌面前,这一次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为蔡国的未来跪下的。别管黄傅过去如何,甚至对严家赶尽杀绝、不择手段,但至少在国家层面上,这黄傅倒也当得起一个“忠臣”。无论如何,在国家危难时刻,愿意站出来、愿意出谋划策,还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这黄傅还是不改奸臣本性。这时候让曹国斌断后,几乎断绝了曹国斌的生路!谁都能想到,这种断后的工作,基本上是十死无生。
公报私仇、还能表现忠诚;这奸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确切的说,奸臣往往比忠臣聪明多了。或许,黄傅应该算是一个“能臣”。
还有,黄傅这一跪,也让曹国斌无法拒绝。这一跪,也跪掉了曹国斌的生路。
众所瞩目下,曹国斌雪白的胡须颤抖几下,终于还是站了起来,“陛下,让老臣断后吧。”
蔡国皇帝犹豫了一会,终于叹息一声,“老师,朕……朕……”
一时间,竟是说不出话来,因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关键时候,还是黄傅出马;已经起身的黄傅重新回到皇帝面前:“陛下,老大人忠心为国,我们不能放下老大人的家眷不顾。还请陛下开恩,将老大人的家眷带在身边,享受御林军的保护。”
黄傅这话一出,曹国斌眼神猛地凌厉几分——这名为保护,实际上是人质!当然,也确实是保护、但同时也是监视和人质。
而皇帝陛下呢?无法拒绝!
首先不能拒绝“保护”曹国斌家眷——这时候拒绝保护才是最让人寒心的;其次,又必须要抓点人质,防止曹国斌冲动之下做点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说是,保护还是第一位的。
眼看着大殿内气氛再次诡异起来,曹国斌出面了。老大人语气有些萧瑟:“陛下,老臣一家就烦请陛下照顾了。”
蔡国皇帝走下龙案,抓着曹国斌的手,“老师,如果……以后蔡国还能再起,曹家世代为国公。”
曹国斌还能说什么。只能低声说道:“家小就麻烦陛下了。”
蔡国皇帝走回龙案,拿出一份圣旨,亲笔题写,只有四个字:如朕亲临。而后盖上印章。
随后,蔡国皇帝亲自将圣旨送到曹国斌手中,并说道:“老师,上庸城所有的一切,全都交给老师了。
另外,等我们在三川安稳后,将会打开北方和西北边关,引入鄧国、郑国和陈国,还请老师做好准备。”(未完待续。)
第三三七章 南阳郡危机
黄昏时分,蔡国皇帝一声令下,大队人马撤离帝都;在这一点上,蔡国皇帝还是很开明的,知道如今事不可为,在还有选择的情况下,果断的选择了断尾求生、东山再起。
宰相黄傅在这时候倒也当的一声“能臣”的称呼,蔡国上下的撤退等,被黄傅安排的井井有条。只是一个时辰,第一批包括皇族、精英、技术和工商等的两万人马就开始撤退;半个时辰后,忠于皇室的世家大族、百官和家眷等开始撤退。
而两个时辰后,共有十万多人撤退;蔡国帝都上庸城成为一座纯粹的军事要塞。太师曹国斌统领临时组建的八十万大军,准备拦截来自南方的攻击。
这八十万大军成分之复杂,可谓是超过想象;精英的有部分帝都禁卫和御林军,次之有帝都守卫军等;但这些仅仅只有五万左右。剩下的,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家族的杂军、衙役、家将等。甚至还有临时被鼓动起来的十万爱国民众。
只是这些可怜的爱国民众不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早已经跑路,皇帝陛下给他们的允诺,也基本永远无法实现。但这些爱国民众,还是义无反顾。不知道该说他们是忠诚还是愚蠢,或许他们只是被上层的甜言蜜语给蒙骗了。
城墙上,牛油火把熊熊燃烧,在这个时候,燃烧的火把,似乎比玉灯更能给人带来信心。
而曹国斌站在城墙上,虽然已经老了,却依旧身着铠甲,好似三百年前蔡国那不朽的战神。曹国斌的威望,不仅仅来自于“太师”这个职位,更来自于三百年前为蔡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曹国斌,可是一员猛将、而且是一名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