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求对身处乡下的老师是个极大的难题。解决这难题有两种方法。一是买,二是求。
只要上网,随时可看见“正规教育类期刊,征集教师优秀论文,需要评职称的老师请及时联系。”的字样。点击联系后交上几百元钱,就能获得论文证书。我们暂且把这种行为叫做‘买’。还有一种‘买’,就是花钱请人代写去参加各种论文。
上级发来撰写论文的通知,交上50元评审费,递交论文,就耐心等结果。没有反馈信息,这次没获奖再等通知再交50元钱再递交论文再耐心等结果。这期间,或跟中心小学领导打招呼:我评职称急需论文,你帮我提交上去,不要在乡镇就淘汰出来了……或找七拐八弯的亲戚朋友同事托关系交代教研室的人,帮我弄个名次吧!此为之“求”。
当然,持有‘求人不如求己’观念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老老实实的自己写,自己改,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打动老天爷让你过关为止。
不一会儿,廖斌和欧阳强两位老师走了进来。
莫莫问:“不是三位老师要评职称的论文吗?还有一位是谁?”
“还有谢校长哇!”两位老师异口同声的说。
“哦!”莫莫恍然大悟。接着四位老师就怎么弄到论文去评高级职称的事进行了讨论。
最后,莫莫说:“能帮到的我一定帮,帮不到的,请你们理解。我的意思是这样:论文你们自己写,论题选小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你是怎么想的就怎样写。写好后,我愿意为你们提建议,让你们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再上交。”
听了莫莫的话,校长和两位老师都表示理解并一致感谢莫莫。不理解也不行啊!莫莫讨论时就说的明明白白。一,我不会帮你们写,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要相信自己能写好。二,我不会收你们的钱,有这个钱不如自己去网上购买得了。三,我自己在教研室混不下去才来小乐小学的,我说话不管用,没人会听我招呼的。
我不是不帮你们,而是帮不了。所以说莫莫说的‘能帮到的我一定帮,帮不到的,请你们理解。’解开了同事们的心结,获得了本校老师的理解。莫莫的这次帮忙,间接的造就了廖斌成为一位写作高手。其许多教学随笔在《教师报》、《教师博览》等知名报刊上刊登,当然,这是后话。
其次,我们来看看陈鑫老师的让步。
为了给莫莫一个交代,陈鑫老师着手调查。最后对莫莫说:“我的论文先是花钱买的。因为我要求要原创,能获奖,所以花了500元。后来跟教研室贾芸打了招呼,她看在我女婿是局长的面子上,满口答应了。我真想不到,事情会闹成这样。昨晚我打电话那个帮我搞定论文的同行,他责问我说,不是原创你能在网上百度到么?那是通过了‘论文检测器’检测的原创!你在市里都获奖了,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五百元钱让你里子面子都有了,你还想要什么!弄的我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这气还没处发泄。本来还打算要他退回二百五给你这个真正的原创,哎……要不这样,莫主任,今晚我请客。咱们进馆子去。”
莫莫用开玩笑的口气对陈鑫老师:“你那个同行是开打印店的么?还有进馆子就免了。我太胖,吃不了。得减肥。如果你真的感到不好意思,就赶快着手备课吧。你不怕罚款,我却担心着呢!”
“行!我备课。上学期我是出一百元钱请钟小英备的课。这学期我自己动手备了,这事难不倒我,包你满意!”陈鑫老师拍胸脯保证道。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等着看老将出马!”莫莫豪爽的说。
“昨天那个四脚爬爬的鸟东西。比我还横!明明知道你是原创的,还把你给卖了。根本就不关打印店的事。他说这篇论文是你写的没错,但他帮你修改过,他给我的还是手写稿呢。要不,你去帮他要回二百五来。”陈鑫老师说。
“你说的可是李村的王卿老师?”莫莫问。
“对。就是他!这个四脚爬爬的鸟东西!”陈鑫老师答。
“原来如此,我还真不敢去要钱,要不,我就成了二百五了!王老师说的是实情,我写好后让他给我把过关。我的自考书很多都是他借给我的,遇到书中的难题也向他请教过很多。可以说他是我的贵人、恩人。”莫莫解释说。
“他就是个屁!还贵人恩人……如果是我就跟他绝交。请他修改一下,就理直气壮的窃用你的原创,这样的贵人恩人,不要也罢。”陈鑫老师气愤的说。这种生气很真挚,以往那种若有若无的敌意消失的无影无踪。
知道了事情的原由,陈鑫老师又拍胸脯保证会备课。莫莫很知足。
最后说教育局领导的赞许。
对于陈鑫老师不备课还大不敬的对中心小学领导口出狂言的事,很快的传到了教育局。
欧阳龙想:这个莫莫到哪里都有故事。真是与众不同!也不知道黄局长听到那句‘不要说你是黄局长的岳父,你就是黄局长,又能奈我何?!’的话,作何感想。会不会明里暗里使绊子让莫莫吃不了兜着走。想着自己在那个镇挂点,得去汇报请示一下才行。想归想,还真不好怎么开口。谁摊上这样一个岳父谁倒霉。
贾云知情后对欧阳龙说:“欧阳主任,你怎么不把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被动成长》的作者是莫莫的事实告诉我。”
“我也是刚刚听说的,为这事开始我还以为莫莫是天……1719+9……>;
第59章 话说家访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犯了大错的孩子才会引来教师家访。要么是孩子损害了公物来家里要求家长赔偿,要么是孩子打架受伤需要老师协调医药费的事。反正这些不良的回忆让我很不喜欢有老师来家访,我从小害怕并讨厌来家访的老师。也许是不良的记忆让我对家访有极大的偏见。扳起指头算算,已长大成人身为家长的我们,在求学的日子里,有没有讨厌过老师?讨厌过多少老师?就算你没有讨厌过老师,也一定对老师的某次行为非常地愤怒过。现在的孩子犹如当年的那个你。对于罚抄作业、罚搞劳动、罚写一份检讨书等气愤至极。家访尤其令学生讨厌,跟我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不少。
我这样说是有一定依据的。在同学群里有一热帖是我的同班同学梅子老师转载的,叫《家访的必要性》。由于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现在都有孩子就学,群里不少同学自己就是教师,所以讨论、跟帖非常踊跃。有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调皮捣蛋,说自己曾是老师家访的最勤快的学生;有站在孩子立场阐述家访问题的;有引用名师名言论说家访的;有戏说老师家访是变相的受贿的就为了吃哪一碗粉皮丝蛋。很多回帖都有意无意透露出害怕老师来家访的意思,我据此可捏造一句歇后语:老师家访绝无好事!这句歇后语说不定能红遍大江南北……
如果无事没问题,你老师家访个屁!当然我的偏激我的害怕我对家访的不理解并不妨碍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不可能因为说错一句话就死翘翘……因此对于莫莫到校三周就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了家访,我感到万分的同情。那该是一个怎样差的差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