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你在想什么?”项梁朝狄风问过之后,朝站立在营帐门口的韩信吩咐道:“你去把剑换掉,如今你佩剑还不合身份。
不合身份?什么意思?但狄风很快就明白项梁为何要说这样的话了。
因为在古代,佩剑带刀的确要讲究身份和地位,通常是贵族出身的人才能佩剑,如果你是一介草民出身,那么你也就只能带刀,可是说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韩信的出身不是贵族,他出身贫穷,父母又早死,只好说得好听一点儿,他是寄居在别人家里吃闲饭,倘若恶毒一点儿说,那就是没有吃的,仅能到别人家里混饭吃。
但就是混饭,也有混不下去的时候。比如韩信曾多次在一个亭长家混饭吃,混到后来,亭长的老婆便提前做好了饭,然后端到家中的卧室去吃。当韩信像往常一样到来时,亭长却已冷锅冷灶,就连一碗剩饭都没有了。
在两千多年后,当狄风阅读《史记》读到“淮阴侯韩信列传”这一篇时,他怎么也不理解一个魁梧高大的汉子,为何在秦末会混成这样。后来一思考,感觉一个人光有才学是不成的,光有智慧也是不成的,倘若没有适合你生存的土壤,那么你就是苹果,也会被别人当成一个地瓜,甚至是傻瓜。而这不仅是最初韩信的悲剧,也是后世很多人才的悲剧。
既然我已成了秦末之人,如今且又遇见了韩信,难道我也让这种悲剧再上演一次吗?倘若不想让这种悲剧上演,那么自己又该如何让韩信获得项梁的重用呢?
这么想着,狄风忍不住朝韩信又看了一眼,见韩信依然不动地站在那里营帐门口,忠于职守,目不旁视,突然在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
 ;。。。 ; ;
第九十三章 兄弟之辩
狄风的主意就是结识韩信,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不能拖,也不能等。万一历史若是开个玩笑,韩信明日就跑到刘邦那个流氓身边咋办?
主意是好主意,但实施起来狄风感觉有些难度。难度一是:现在韩信正给项梁当侍卫看帐门,还不知他什么时候换岗;难度二是:即使韩信换了岗,自己也不能随便将韩信叫走,有项梁那双眼睛盯着呢,万一他误会了咋办?难度三是:如今自己不过是一个副将,且既归项梁领导,又归项羽领导,这个小动作要被发现了,自己虽无二心,必会定性为有异心,甚至是反贼。
“看来这个事情还是先放一放为好,着急不成,着急变不成大事。”最后狄风只好用这句话宽慰自己。
这时项梁用手一撮行军地图道说:“风儿,我北进以来,还没正面与章邯交锋,但已听闻章邯勇猛,甚会用兵。我军眼看粮草不足,虽派人回吴中去运,然远水解不了一时近渴,故我们必须攻下亢父才是上策,不为别的,就为了粮草,也要搏上一搏。我打算明日派刘季率军去城下骂阵,激怒吴良兵出,一旦吴良上当率秦军出城,你则率领突骑从左翼包抄,项羽则从右翼包抄,只要将吴良所率之秦军围在城外,亢父城便不攻自破矣!倘若此计不成,再行派人挖城。”
狄风知道运用此计也可,只是认为吴良不一定上当,可看着项梁成竹在胸的样子,他也不想扫了项梁的兴,因此点头说道:“此计不妨一试,我这就回突骑营做准备。”说完狄风就与项梁告辞,往营帐外面走。
“风儿,回来。”项梁在后面叫道。
“叔父还有何事?”狄风不知项梁因何又唤他。
“你真把的当叔父吗?”项梁突然问道,狄风不知何意,愣了一下。
“你若是真把我当叔父,为何你率军去临济之时,竟不明告珠儿,害得珠儿来我这里哭闹,说一切都是我的主意。”
这个死妮子,又给我添乱,好好呆着不成吗!到此,狄风才似乎想起项珠的存在,但想了想,这件事情也的确有些怪自己,把人家项珠支走去虞姬那里后,自己则像没事人一样去了临济。
一想到项珠来闹过项梁,狄风不免感到有些胆怵,心想这个女汉子别看平日对自己温柔,这回她得知我跟她说了谎,弄不好她会不会一下用剑劈了我?
“风儿,你去看看珠儿吧,他在南门藉儿的大营之中。”项梁对狄风说道。
怀着一种矛盾心理,狄风走出项梁的营帐,再一次看了一眼韩信,这才骑上马,带着那几个亲兵来到南门项羽的大营。
由于狄风原属于项羽手下的副将,只是临时被项梁派出执行了两次任务,但隶属关系还没有脱离,自然也算是回到本部了。此时项羽跟于英、季布、钟离昧、桓楚等众将,正在研究如何攻打亢父城的南门。
“于将军,此次我叔父率领刘季、英布、龙且、吕臣等人攻打东门,我等负责攻打南门,不知诸位有何想法?”
“大将军,亢父不过是个小小弹丸之地,还需要什么想法,依我之见,猛攻便是,凭我楚军十余万众,打他吴良手下不到万人的秦军,简直是杀猪用了牛刀。”季布逞着意气地说道。
“猛攻固无不可,然亢父城坚固,听闻沛公此前来攻,伤亡很大,而秦军之亡不满百余,可见秦军人数虽少,但战力很强。况项公曾叮嘱我等,当以智胜,不可硬拼……”
于英沉稳地刚说到这,狄风就从外面走进了项羽的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