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说去他跟着孩子去上京享福,没错他是享福了,家里做饭有伺候的,洗衣服有伺候的,出门有马车坐,还不用种地,可他却觉得哪哪都不得劲。
“要回去,咱们也得过段时间再回啊。人家廖家老夫妻着急回去,是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可咱家又不缺吃饭的钱。要是这么快就回去,人家还指不定在背后编排咱俩,说文承和小余不孝顺呢。”
顾母急了,“两孩子咋不孝顺啊?”
顾父看着她不说话。
顾母急了,拽起被子,“睡觉睡觉,赶紧睡觉。”
…
此时东厢房里,顾文承坐在罗汉床上看书,姜余则是在拿着笔在罗汉床的矮桌上写字。
姜余突然道:“文承哥,我觉得爹娘这些天在上京城有些住不太习惯。”
顾文承转头,“怎么说?”
姜余把手里的铅笔放下,道:“爹娘勤劳节俭惯了,不习惯吃的喝的都从外面卖,而且如今家里就后院那一小片土地,平时种过菜还想,种其他东西就不行了。还有,爹娘在上京城连个说话唠嗑的都没有。前些天我还听爹娘说想要找个活干,后面有说怕对你有影响,就没再提。”
顾文承皱了皱眉,“这些日子我一心思都在翰林院那边,的确忽略的父母,还好有你在,否则我会一直忽略下去。”
很多时候孩子会抱怨父母不关心自己,但是在生活里其实孩子才是最容易忽略父母感受的那一方。
姜余道:“原先我想着先把肥皂生意做起来,如今看来倒是可以缓一缓。”
说着他把手里的纸递给顾文承,这是他画的铺子平面图。
紧接着顾文承就听见姜余笑道。
“我想着可以把今天买来的铺子左边隔一个四方形的小间,在墙上开一个大窗口,然后在小间里卖卤肉,咱们先只整修小间,剩下的先不着急整修。余下的钱去郊区买个小庄子。
若是爹娘在家里住的憋闷,就去庄子上住,庄子上可以养鸡养鸭,种田种菜。爹娘在那边住的时间长了,还能和附近的庄稼户熟悉,有人陪着说话,手里还有活干,总比一直憋在家里强。”
顾文承看着姜余双眼含笑的说着,目光一寸一寸的温柔下去。
“小余这么为爹娘着想,自己就没有什么想要的?”
姜余摇了摇头,收好自己画的图纸。
“没有啊,我现在就很开心了。就是如果买了庄子家里的钱估计就不多了,所以只能买个小些的庄子。”
顾文承叹一口气,站起来走向姜余做的那边坐下。
他看着姜余道:“有时候你不用那么懂事,可以试着任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