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鸿急步上前,接住肖文恺,向罗铭告退,下去找军医替肖文恺诊治伤口。
救下肖文恺,罗铭让士兵给慕容达和何广松绑,伸手一推,交给燕君虞。
两边换将已毕,接下来就要谈正题。
宁幕欣从袖中抽出一本册子,细细将北莽开出的和谈条件,一条一条高声念了出来。
北莽的条件苛刻,意思是要北莽撤兵容易,只要罗铭答应立刻释放石方城,然后划出太平岭以外的五城十八镇,归为北莽管辖,另外开放太平岭做通商贸易往来的交界口,除此之外,还要东离年年向北莽纳贡称臣。
这是些主要的,其余还有些进贡物品和数量的清单,冗杂细致,越听越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没等宁幕欣念完,东离众将就怒了,这还不如痛快打一场呢。
别的不说,只是开放太平岭作通商之用,这一点他们就不能答应。太平岭四面高山,只有一处关隘可以通行,易守难攻,是道天然屏障。这要是答应了北莽的条件,打开关隘,岂不是要东离从此大开门户,敞开大门让人随便打吗?何况还要割去玉龙关至太平岭的五城十八城归北莽管辖,这岂不是要他们出卖国土来换取一时安宁?
米英杰凑到罗铭耳边,悄声道:“大哥,你可千万别答应,你听听他们说的是什么,还要我们年年进贡,银子、布帛就算了,竟然还要东离每年选十个美貌姑娘送去。呸!拿女人来换取天下太平,那还要我们这些男人做什么?我就算在战场上流血死了,也决不干这种缺德事!”
罗铭笑摸他脑袋,“好兄弟,有骨气!”
米英杰得了罗铭夸奖,立刻一扫这些日子连吃教训的颓废,胸脯拨得老高,人也精神了。
罗铭静静等宁幕欣念完,问道:“没了?”
“没了!只要东离答应我国开出的条件,北莽愿与东离两国交好,从此不再动刀兵,百姓们都可安居乐业,再也不必受战火之苦。”宁幕欣说得顺嘴,侃侃而谈,说完将册子递给罗铭的亲兵,转交给罗铭过目。
罗铭接过册子,细细看了一遍,两手较力,轻轻一扯,将那册子撕成两半,抬手扔下桌案,说道:“这些条件本王全不答应。北莽无故犯境,攻入东离国土,这两个月,北莽国的兵将杀了多少东离百姓,抢了多少州府郡县,北莽军如蝗虫过境,所到之处,颗粒无存。如今你们开出如此条件,还口口声声说有意示好,未免也太假惺惺了些!”
宁幕欣也不恼,从地上拣起册子,整理好了,重新揣回袖中,回坐位上坐下,饮了口茶,才慢声问道:“靖王不要动怒。既然是和谈,那就一定要以谈为主,谈到双方都满意才行。这只是北莽开出的条件,东离答不答应,我们还可以再做商榷,就算是做买卖,也没有一回就谈成的。”
宁幕欣笑了两声,问道:“我们的条件是说了,靖王也请说说,你们要如何,你说出来,我也好上奏天子!”
罗铭回道:“无他,本王要北莽军队立刻退兵至玉龙关外,通商贸易都可再谈,但一切,都要在北莽军队退兵之后,否则一切免谈!”
第73章 寻夫
和谈进行了整整一天;两边各不相让;北莽一定要东离伏首称臣;东离坚持寸土不让。
宁幕欣牙尖舌利;颇有些要舌战群儒的意思,他趾高气扬,可气坏了东离众将。无奈众位武将都是粗人,谁也受不了这样文皱皱的官话,争论半天,所幸有罗铭带来的几位文官与他争执,才能够勉力支撑。
蒋念白一直无语;等罗铭提完了东离的条件,就铺开纸笔,一一详加记录,又添减一二,默默递给罗铭观看。
罗铭看后,觉得尚可接受,这样也算各退了一步,北莽也不会咬死了不答应。
让亲兵交给宁幕欣和燕君虞,两人看后,也都点头,宁幕欣道:“事关重大,我还要上奏折启奏万岁,等万岁亲自定夺。”
罗铭也不催促,点头道:“好,本王就在太平岭上,等着宁大人的好消息。”
罗铭端茶送客,宁幕欣却赖着不走,“若是两国交好,日后我们还要常来常往,不如趁此机会,一起共饮两杯,也好增进一下彼此的情谊。”
东离众将都烦透了他和燕君虞,要不是为大局考虑,早就拎着衣领子把他俩顺出门去了,谁有心情跟他们吃饭喝酒。
因为这样的事,实在犯不上得罪人,何况罗铭看着这个宁幕欣,并不像心胸宽广之人,万一因为这点小事,令宁幕欣心怀怨恨,在石洪升面前进谗言,搅黄了和谈之事,将多日辛劳毁于一旦,也实在是不值得。
吩咐刘喜下去张罗宴席,罗铭将燕君虞和宁幕欣让进后堂。
席间宁幕欣提出要见石方城,罗铭一口回绝,石方城是他们要挟北莽的筹码,不能有半点闪失,北莽一天没撤兵,石方城就绝不能放。
宁幕欣也没强求,问了几回,罗铭不肯,也就罢了。
东离众将都不愿与北莽鞑子同桌吃饭,推来推去,最后只有罗铭与燕君虞和宁幕欣对坐,蒋念白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