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出去也好
比人高的麦子其实也有,只是不常见。
不过长的像麻杆一样粗的却只此一家。
大老板参观时,早就启动起来准备下地的收割机也开进地里,正式开始收割,其实三天前就可以收了,被晒了三天,麦杆都快干透了。
轻轻一折,就嘎嘣断开。
姜宁折了一根麦穗,放手里揉了两下。
再吹口气,就只剩下麦粒了。
拿给大老板看:“仙灵一号种经过多次选种培育,麦粒个头比普通麦子要大的多,差不多是三倍左右,这也是仙灵一号种高产的主要因素。”
大老板问:“能不能大规模种植?”
姜宁道:“暂时还不行,目前只是在农场试种了一次,大规模推广的话,能不能适应其他地区的气候和土壤都需要实验,这需要时间。”
大老板点点头,给予了肯定:“做的很好,解决粮食危机是基本国策,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搞科研、认认真真做研究,要学习袁老的精神,踏脚实地,求真务实……”
大伙连连点头,一个个都挺亢奋。
看完一场,直接去二场。
参观了牧区后,大老板精神更好。
问起产业规划,张老板总算有了汇报机会。
趁机汇报了一番县里针对二场的一系列产业布局规划和招商引资等情况,现在牧区养了八十多万头牛,这么大一笔资源,卖原材料能有什么出息。
肯定要发展产业链,才能提供就业岗位创造税收。
大老板听完汇报心情更好了。
本来准备路过看了一看就去市里。
临时改变计划,去办公楼搞了个座谈。
听取了县里的详细汇报。
最后的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市县班子的工作成绩,更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为北安农林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资源支持,把北安打造成农林产业经济示范基地。
座谈期间,姜宁接到了一个短信。
写了一个纸条,传给了知府。
知府找机会汇报给了大老板。
大老板很惊讶:“亩产2600多斤,这是真的吗?”
知府看向姜宁。
姜宁点头:“是真的,20亩实验田收了26。63吨麦子,亩均2663斤。”
大老板相信了,麦子他亲自看过,那玩意个头都快赶上玉米了,能有这么高的亩产倒也并不是太意外,于是心情更好了,又表扬一番,才去了市里。
把人送走,一件大事算是办完了。
姜宁去看了下新收割的麦子。
张博和几个研究员领着几个工人,正在对麦子进行筛分。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麦子的个头有大有小。
大的都快赶上平米粒了,小的也就比普通麦子稍大一些。
要么这些残次品过滤掉,选取最好的麦种继续进行培育。
姜宁问道:“今年能吃了吗?”
张博道:“那些筛选掉的可以吃,好的要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