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徐玉树身边的贺子安很快发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跟在军医后面,帮助他们救治病人,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就连后面韩则受伤,都是听别人提起,他才知道。
在他投身后勤时,秦将军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小辈,深得军心。
两军对峙时,口若悬河,能忽悠到别人自我怀疑,立场动摇;带队部下时,几度进进退退,杀伐果断,像个天生的人形兵器。
惹得不少将士,热议连连。
另一边,汴京城。
跟着贺轩躲躲藏藏的两小孩,一路也学会了不少本事。在各地的水云阁里,假借外出查账之名,到处打探消息,随便处理了不少蛀虫。
这一趟,成功打出了贺小东家的名声,什么雷霆手段,运筹帷幄、算计人心有一把好手,完全不知道自家小孩已被成功养歪的贺存,看着他们写回来的信,表示很满意。
等这些传到贺存耳朵里时,水云阁以及贺家产业中大部分员工,已经知道了贺家小主人凶名在外,惹不得。
次年六月,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混战落下帷幕。
早早收到消息的贺存,第二天召集了附近的管理人员,全员复工。
接到消息的,大家都松了口气,他们因为这场战事已经坐吃空山一年多了,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听到复工的消息,很难不激动。
一个多月后,各地商队开始走动。
贺存看到贺轩从汴京城寄来的信,微微颔首。
去汴京城也不是可以,对他而已,在哪都无所谓;安排好手下的一切,贺存带着人009,还有一条狗,上了路。
余姨娘和贺心怡在青州,先行一步。
一路走走停停,历时两个月才走到汴京城。
高大威武的城墙外。
远远就看到几个孩子的贺存,心里万般感慨。时间还真是无情。
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几个小孩变了好多。
要不是看到贺子安像只招财猫一样晃着手,他都觉得陌生;从马车里冒头出来的009看了一眼,喊着人回应。
时间好像回到了从前,大家都不曾改变。
因为贺轩、徐玉树、沈温书,以及贺存自己本身有本事,贺家又回到了汴京城,一时间风头比当年贺父在时还盛几分。
大家的官职都升了,唯有推辞几番后,在家养老的贺存,依旧每日悠闲,时不时带着贺大仔出去闲逛。
家里的产业全都交给既不想考取功名,也不想参军入伍的贺子文,自从贺小东家这个名号更响了。
贺修文、韩则一人一文一武,没少得贺大仔的吐槽。
还有时不时埋在实验室里的贺子安,他倒是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走上了理科生道路。
在贺家开的学馆里,时不时上几节玄幻课,也就是教授一些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知识,当然农学课,这小孩也有所涉猎。
至于沈志远,完全就是闲散人员一个,每天看看这个,跟会儿那个,是这几个小孩中最悠闲的一人,他好像早早得了贺存的真传,看上去做什么事儿都不紧不慢的,咸鱼一条。
回到汴京城的贺心怡,没放弃手中的事业,依旧开着她的水云阁,时不时带着贺子文一道出去考察,只是身边跟着徐玉树这个厚脸皮的。
整天嘘寒问暖,鞍前马后的,司马昭之心……
登堂入室时,叫着贺存这个二舅哥,这嘴可比那时候在岭南蹭吃蹭喝会说多了。
贺云来了汴京城后,想了很久,三兄弟商量后,拒绝了那位递过来的闲散官职,天家不缺他一个没脑子闯朝堂的人,但贺家服装店少不了他。
他想将自己的产业慢慢壮大起来,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汴京城的老字号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所热爱,有所追求,为慢慢时光、短暂生命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站在路的尽头,贺存回头看,这人潮人海始终热闹喧嚣。
“二叔,走了!”
“来了!”
扬起马鞭,马车晃晃悠悠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