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就像他说的,那么多人罢官,朝廷运转的效率肯定会受到影响。
昭武帝的好心情没被影响到,同样,他早已做出的决定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他好脾性的批复:恩科快开始了,缺少官员的时间不会很久的,只是中间这时间段要多多辛苦诸位爱卿了。
他批复完,递给了苏禾,很明显,让他现在就去送到了吏部尚书府。
与此同时,押送着一大批人的禁军进京了。
而这个一大批人被押送进京,不知让多少人打翻了茶杯。
很显然,他们一点消息也没收到。
吏部尚书看着昭武帝批复的奏折,强行挤出一抹笑容,向上拱手,“臣定不复陛下所托。”
此举,当然是做给苏禾看的。
苏禾也笑眯眯的,“咱家会向陛下禀报程大人的真心的。”
一番你来我往之后,苏禾满意的走了。
他走后,程尚书跌坐在椅子上,眼前发黑,那么多官员被罢免,那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而且,要吏部官员暂时填补其他官员的空缺,另干事情,总不能白干吧?虽然,他也可以说这是陛下给他们吏部官员识人不清的惩罚,让其他人白干,但这样一来,他们不得在底下骂死他这个吏部尚书啊!
虽然那些人是他手底下做事的人,他不必讨好,但,总不能把形象搞得那么糟糕吧?吏部尚书在吏部里的名声都不好,他还怎么替陈王拉拢其他官员。
这肯定是要另给钱的,而这一笔钱,肯定是从程府出的,就陛下的态度,他绝对不会给一厘钱。
想到这里,吏部尚书就有些心梗,怎么刚失了人,又要破财啊!
往好处想想,苏齐贤今年花的钱比他花的多多了,听说都把年末族人分红给拿出去了,而且损失的人也比他多,且官职也比他的人高。
这么一想,吏部尚书的心情好多了,他吩咐管家把账本拿上来,他要好好算算今年的开支。
吏部尚书的好心情还没维持多久,就听说了一大批人被押送进京的消息,彼时,他还在算开支,并慢悠悠的喝茶,听到这个消息,手中一个不稳,茶杯就掉落在地。
他看着报信之人,眉头皱起:“你确定?”
“大人让小人守京城消息,小人亲眼所见,不敢欺瞒呐。”
吏部尚书此刻已经彻底没了好心情,禁军已经押送进京,此前没有却一点消息……吏部尚书头一次如此心惊,为昭武帝的掌控力。
昭武帝想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他要彻底处理军需案,也可以说处理世族的爪牙。
认为自己只会处理参与之人的是不是太过天真了?!
像潘荣,葛琅他们享受了军需,那他们必定是被夷族的!
那些为军需案打掩护的,归根结底,不就是认为世族比皇权更厉害,他们身后有世族,哪怕挑战了昭武帝的命令也有世族为他们兜底,他们会没事的嘛。
那昭武帝就要彻底扭转这个印象,顺便用铁血手段拔出世族的爪牙。
那些寒门子弟,当了这么多年京官,又背靠世族,他们的族中已然发展成了各地世族的耳眼,这件事称得上帝王的雷点之一!
现在有这个机会,满朝文武闭嘴,即便自己给的惩处重,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因为过于重视军需。
而重惩那些人,还可以使军队感动,并更加效忠。
这样一箭双雕且是昭武帝本身也想做的事情,旨意下达的特别快。
昭武十一年一月二日,刚过了元旦的翌日下午,高位官员都被解禁,军需案的明旨下达。
潘荣,葛琅等享受了军需之流的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