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到她那样无可撼动的地步,为什么还要追逐着向前?
但尹宓就是做了。
三周跳不行,就练四周。
表现力不行,就刻苦练习。
弥补短板,并一直延展长处。
何等可怕的决心与毅力。
如此耀眼无双的珍宝,作为最初发现她的人感到与有荣焉也是正常的。
犹如历史上被做成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摸过它的手属于无数个帝王或当年权力中心的红人们。
然而依旧是它最初的主人与它一同留下来传世的寓言。
她倒没有非要和尹宓一同留名青史的意思。但她有这种自傲,在花样滑冰的历史上会永久留下尹宓的名字。
那位年轻的俄女单终于在最后出场。人们为她欢呼,因为她在青年组就展现出的优秀。
“这是升入成年组的第一个赛季,不知道索菲亚米哈伊洛娃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赛场边的解说们显然已经与这位选手熟识。
“可惜她在短节目《吉赛尔》的发挥并不如人意,目前以0。01分的分差排名第七出场。考虑到与短节目第一名的分差,我个人认为想要反超还是有很大难度。”
青年组成绩不错的选手一般升组后的待遇会延续。
说起来很尴尬,花样滑冰确实是竞技性的运动项目,但由于P分这个充满主观性的分数存在,或多或少有些按资排辈的问题。
按照裁判们对她的溺爱,索菲亚本不至于被挤到第七名。可惜她上来就摔了连跳,后面又为了求稳主动将纸面上的3A变成了2A。
这种妥协与不符合期望的表现使得她暂且失去了裁判的青睐,连一向优越的执行分都大打折扣。
这一下就把本来的种子选手给滑到了倒数第二组。
金棕发的女孩听不见他们的议论,一脸冷漠的在冰面上蹦了几下,然后拍拍大腿滑进冰场。
她的自由滑选曲自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一组灵活变奏的钢琴交响乐,一曲浪漫主义的狂奔。
拉赫玛尼诺夫是冰场上的常客。他的作曲常常被各国选手选中作为短节目、自由滑的选曲,藏着许多古典乐的经典引用与变调。
只是十五岁的少女,连流行乐都未必能鉴赏的年纪,她们到底能否领略这些恨也恨得用力,爱也爱得深沉的感情呢?
冰场上一直都有这样的声音,一直也没有一个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的选手来打败这种质疑。
即便是那些以表现力著称,有可以流传后世的节目的选手,他们真正能表演出曲目中所谓沉郁顿挫之势,也已经是经历过风风雨起起伏伏多少年后了。
所以苏菲亚没有去体会曲子。她在跳舞。
有人形容《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像一次航程,前面静谧中途迷雾四布,最后豁然开朗向前冲。
那么苏菲亚就是这艘船上唱着跳着在水手们起哄声中挽着裙子大笑的舞女。
“接下来是4T,让我们屏息——漂亮!”
苏菲亚双手高举,而后展翅亮相。她视之左右,神态倨傲犹如一位女王。人们不由自主跟着她的节奏拍打手掌。
那些掌声像是潮水一层一层推向冰面,将这位新任的女王托起来,让世人垂首膜拜。
俄罗斯真是一个拥有独特美学的国家,顾贝曼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冒出盐铁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