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袖下的手一触即分,在虞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手里多了些东西。
是给他的?
虞粥捏紧了软软触感的物件,欲言又止地望着萧承玉离开的背影,抿了抿嘴,将东西攥紧藏在手心。
等坐到位子上,趁着所有人都没在看他,他悄咪咪看了一眼,是一个香囊。
小郡王的好奇心一被勾起便完全停不下。
打开香囊。
香囊里有一块羊脂玉龙纹玉佩,以及一张小小的字条,写了地点。
粗粗一扫,虞粥看懂了意思,大致含义就是萧承玉给了他东西,去字条上的地点,这块羊脂玉龙纹玉佩是信物,出示信物,便能得到萧承玉留给他的东西。
“哼,什么嘛。”
宫宴还未进行到一半,发生了此等大事,后续的宫宴注定没办法进行下去。
狼藉一片的大殿,尸体需要处理,以及后续对刺客的审问。
这也是这些年来唯一一个如此结尾的宫宴。
太子谋逆!
当消息从参加宫宴回来的大臣府中传出,即使仍在夜晚,整个京城依旧陷入了震动。
。。。。。。
自从赋闲在家,方太傅闲不住,索性教导族中的几个有天赋的孩子读书识字,他学识渊博,受虞粥的影响,没有从前那般严厉,随口讲出来一民间趣事,都会受到好几双好奇眼神的追捧,晚间索性自己又记下几件。
听闻宫里传出的消息,他手持毛笔,久久不语,手指一直在颤抖,墨点凝聚在毛笔尖,轻轻滴落,晕染开了整张纸面。
殿下,您糊涂啊!
第414章皇子们的小伴读79
京城灯火通明,金吾卫连夜出动,查抄了许许多多官员府邸。
这些人要不参与和太子谋逆,要不就是和东宫有所牵扯。
金吾卫作风铁血无情。
太子党的人心有戚戚,彻夜不敢眠,他们中,好大一部分,对萧承玉在宫宴谋反之事一无所知,完全不清楚萧承玉会给他们一个这样大的惊喜。
可因为和太子交往过近,身上有着太子党的标签,生怕与谋逆扯上关系,下一个睁眼,金吾卫会叩响他们的府门。
亦有一帮老臣平时看着萧承玉长大,听到宫宴传来的消息,把传话人狠狠训斥一顿,认为是人云亦云的谣言。
“我不信,太子殿下会参与谋逆?真是荒谬至极!”说话者是一位大儒,信奉嫡庶有序,太子德才兼备,是他心目中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曾经在崇明帝扶持另外几位皇子和太子成犄角之势时,他也是最不赞同崇明帝做法的一个,甚至连上了十来封折子劝谏。
他言语用词丝毫不委婉,直言不讳,就差指着鼻子对崇明帝骂了,但因为他是三朝老臣,桃李不说满天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官员接受过他的教导,平时爱才惜才,是一位名声极好的清流大儒,门生无数,崇明帝顾念着他的年纪和贡献,没有发作,只让人反省几天,当作是老臣子的固执之语。
“父亲,是真的,您没去宫宴,太子是真的谋反了。”中年男人垂着头,无奈地拦下气势汹汹眼看就要冲去皇宫的老人,“禁卫军的副统领和太子沆瀣一气,私下勾结,放了刺客进宫,意图逼宫,如今副统领已经伏诛,刺客俱被擒获,太子也被陛下关押。”
他说得又快又急,到最后,见劝不住人,急道,“父亲教给儿的是为臣之道,陛下是太子的君父,太子妄图弑杀君父,罔顾人伦,难道父亲您还要在心里为他开脱吗?”
大儒停了脚步,怔愣了一下。
若是,太子真的有了谋反之意,哪怕他德才兼备,哪怕他有明君之相,也是不忠不孝。
中年男子见父亲被说动,当即软了声音,耐心劝阻,透着感慨,“我知道您看好太子,可太子的路走偏了,他犯了谋反重罪,无力回天了。”
许大儒的年纪不小,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发丝银白,脊背因为年龄老了不可避免地弓起,像他这样的年纪,要不早就被埋入了棺材,要不就早已致仕,可他即使弓着背,年轻不再,也苦苦支撑在朝堂上,想为大周江山出一份力,不肯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