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润端握温热的茶碗,修剪齐整的指甲隐隐泛珠光,叹道:“嗯,好茶。
孤少时同……过国公府,夫人曾亲自烹茶招待,另有枣泥糕、糖丝糕两盘,甜得恰到好处……转眼将有十年了。”
常氏很惶恐,道:“陛下好记性。”
因不是整寿,邀请亲房世交吃顿便饭而已,能得皇帝亲自过问,该是相当长脸面的。
加上儿孙孝顺,原定的戏班子和说书人都是京都最出名的,这帮下九流的家伙心思灵光得很,个个是人精,今夜祖坟冒青烟方在御前演一出大团圆,谁不激动欣喜,端的是十二分卖力。
宾客看得高兴,有的忘乎所以,当场叫了三声“好”
——譬如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女婿赵坼。
常氏暗暗发愁,想及三月前在自家茶楼上说开了的帝后婚配秘辛,额间阴云密布。
当今中宫皇后是她的亲外孙。
老天!
如此荒诞的事,女儿也好、女婿也罢,瞒了全家整整四年!
傅润略看了半折戏,熟稔地扯过赵彗之的衣角同他说了句什么,乏了,起驾回宫就寝。
皇帝的宫车一走,亲戚们都松了口气,拥上来道喜。
常氏颦眉,勉强笑着一一谢过,亦借口说头疼,提前离席回院子歇息。
贴身服侍的老嬷嬷问:“老夫人如何这样愁苦?今日寿宴真真长脸呀,又热闹,又体面!”
常氏摆摆手,笑骂她多事,“烧两盆热水与我洗漱。”
待房内只剩下她一个,思忖道:阿坼个蠢货,做生身父亲的,竟瞧不出他两个之间的情意,非说是彗之痴心妄想!
唉,我虽看得透,也不好插手。
但愿陛下明白其中轻重。
……
月过中天,积雪未融。
李府与定国公府相隔半条街,府内景象截然不同。
李季臣侧耳倾听窗外不绝的鞭炮声,垂眸望向摊在桌面的一张万里江山图,半晌不语。
师爷趴在窗户边透过缝隙张望坐在廊下啃吃馒头的禁卒,回眸压低声音急劝道:
“大人!
大人啊!
岂不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李季臣两指并拢一遍遍整理皱巴巴的常服,“我辈伟丈夫,岂可做国贼。
此事休再提!”
他嫌书房冷,撞见门窗上寥落的树影,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嘴角随即平添多道皱纹。
师爷恨恨地甩袖,背手大步上前,蹲跪在他膝边,瞬间变幻了脸色,涕泗横流地劝说:
“大人为官三十余年,你知我知,天下便没有从不犯错受贿的官,何况大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陛下这几日逼得越发紧了,天书阁《书目》一出,堪称集历代文学之美,天下文人俨然倒戈——唉!
这些没做官的、盼着做官的,哪个是真心实意同陛下对着干?舆论究竟止步于此。
救不成李氏这座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