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养蛊的方式,是将所有毒虫放在一起厮杀,最终存活下来的,便是蛊王。
这里就是这只“蛊王”
曾经厮杀的地方。
虫族和人类不同,虫族互相之间有合作,也有厮杀。
高阶的星虫让虫群相互厮杀、制作蛊王,在星虫族群内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不过唯一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星虫制作出了“蛊王”
之后,却将它留在这里,弃之不顾?
蛊王究竟为什么会陷入沉睡?
“这里看起来不像是‘培养皿’。”
楚别打开光脑的探照灯,灯光落在周围的墙壁上,没有找到制作培养皿的特质符文:“虽然这里有虫族的尸体没有错,四周的条件也很符合,但是墙上都没有符文。”
“蛊王”
的诞生需要容器——或者说场地,来供虫群厮杀——他们一般将这个厮杀场地其称之为“培养皿”
。
“培养皿”
可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把虫子放进去就可以了的,首先对环境就有要求。
首先,必须是依山傍水之地。
如果附近植被长势喜人,自然是最好,因为星虫喜欢。
其次,这里必须是精神波动异常活跃的区域。
虫族倚靠精神力链接彼此,精神力波动活跃的区域自然能够为虫群提供能量。
最后,培养皿需要星虫的血祭。
这意味着从最开始,就要淘汰掉一批最不适合者,而这些不适合者,就会成为“培养皿”
的储备养料,为后续诞生的蛊王提供后续的营养。
前面两点,这里都符合,所以最开始【信使】们也认为这里是“培养皿”
。
但是进入此地之后,楚别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完成第三步需要的符文。
血祭的形成,需要在四周的墙壁上刻上特制的符文,这些符文能够吸收掉那些不适合者,将其转化为养料。
在蛊王诞生之后,残余的能量也能安抚“蛊王”
。
而这里没有那些符文。
“这里可能不是‘培养皿’,虽然地理位置很合适,但至少不是这只蛊王的培养皿。”
才即可拿下眼前的镜片,“找到‘蛊王皿’了。”
蛊王皿就是蛊王栖息的地方。
嗯,虫族也是要睡觉的。
“那我们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