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珩有些着急,在她看来将士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如果怀着为老将军讨回公道的想法,将士们的配合度会非常高。
可如果只是纯造反的话,免不了有些将士会担心造反失败的严重后果,因此心声退却,甚至在对战的时候失去士气。
“小舒大人,你觉得现在的皇帝,当真是民心所向吗?”
黎见微问道,“你是从京城过来的,应当比我更加了解外面的情况。”
“南边至今都没有彻底平定叛乱,皇帝对外面增加的粮价不管不问,只会一昧增加赋税来满足一己私欲。”
“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皇帝并没有特别在意诚王,也不在意他的其他两个儿子,他只在乎自己。”
“即便父亲得到平反,皇帝也不会从昏庸变得圣明,他的所作所为只会让百姓对其彻底失望。”
舒珩愣住,算起年龄她比眼前这位将军还要虚长两岁,可她的阅历在对方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有些问题更是没有对方看得透彻。
“小舒大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多囤粮,不断练兵,等待合适的机会。”
黎见微拍了拍舒珩的肩膀,“比起为父亲平反而出兵,为天下苍生清君侧岂不是更好?”
舒珩自叹不如,“属下不如将军看得透彻。”
“可你比百官看得透彻。”
黎见微说道,“比坐在龙椅上的人更加清醒,这样就足够了。”
-
周王的效率很快,不到一个月就拿着充足的证据在朝廷上揭露真相,矛头直指魏王。
魏王自然不承认,幕后黑手是他没错,可他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安排心腹去做的。
投靠魏王的官员也很懂事出来顶罪,将罪名全部揽在自己身上,随后撞柱自杀。
皇帝对周王的办案成果表示认可,但他也没有真的罚魏王什么,而是批评他御下不严,罚了三年俸禄。
同时皇帝还假惺惺追封蒙受冤屈的黎良为忠国公,破例以亲王规格重新安葬,算是给北境将士一个交代。
借由重新安葬黎良父子的理由,皇帝下令让黎见微带着家眷回京主持丧事,同时接受之前欠下的赏赐。
在皇帝看来,他已经足够放低姿态,用追封一事弥补自己之前的小小错误,黎见微应当见好就收,乖乖回来任由他拿捏。
装睡的人很难被叫醒,沉浸在权力中的皇帝也很难认清现实。
他根本就猜不到,黎见微前脚收下他让使者带过去的二十万两银子,后脚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带着十二万精锐从北境动身。
“清君侧?朕不是已经帮黎良平反了吗?”
皇帝大惊失色。
“回禀陛下,叛将黎见微声称背后的主谋乃是魏王和首辅,陛下如此处理无异于是在包庇元凶,而且抚恤银迟迟不发下来,就是因为魏王和首辅从中作梗。”
大臣低头汇报。
“岂有此理!
她哪里来的证据!
竟敢胡说八道!”
皇帝摆明不相信,如果只是魏王参与其中他也就认了,他亲自选的首辅怎么可能是主谋。
“陛下,叛将说她手里有魏王和首辅通敌叛国的证据,是匈奴的王子为求和亲自送过来的。”
大臣把头埋得更低,生怕传话的自己会被波及。
“怎么可能!
简直一派胡言!”
皇帝被气得不轻,这不是摆明了无中生有吗!
一个是皇长子,一个是内阁首辅,他们就算是疯了也不会想到去勾结外敌的!
这不是硬把罪名往他们头上扣吗!
就在皇帝想要发怒的时候,他猛然意识到,黎良父子身上通敌叛国、犯上作乱、冒犯后妃这些罪名,似乎也是被自己硬扣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