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焕章檄文一出,天下皆闻,正在鼎州的孙权将御案拍的砰砰作响,用愤怒来掩饰自己背后的冷汗。
孙权毫不怀疑,刘备最恨的就是自己,若是刘备攻入成都,自己定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良久,孙权平复心情,道:“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厅堂上的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面面相觑之下,却是无人应答。
此刻的形势已然明了,残宋同时得罪了汉魏两大强国,一个南征,一个西进,似乎有意先将自己消灭,而后一决雌雄。
见无人出言,孙权不禁焦躁,怒道:“诸位爱卿说句话啊!”
秦桧道:“依臣之见,不若与魏讲和,而后全力御汉,与魏国之战,不过是因我等先趁汉魏之战伐魏,至于汉,夺我朝廷,杀害先皇,却是不共戴天之仇。”
孙权瘫软地坐在龙椅上,喃喃道:“不共戴天。。。”
众人以为他想起了赵佶,便也未加疑惑。
孙权道:“前者已与魏国求和,奈何其不允,更是分兵夺我鼎州,此番却再要求和,只怕还是不被应允,反失了颜面。”
秦桧道:“魏虽袭我鼎州,但前不久我大军克魏收复失地,可以说魏国新败,不复初战时候锐气,此刻议和或有可为。”
孙权将目光看向刘光世等武将,一众武人皆垂头不言。
他们虽素来与秦桧不和,但此刻却也觉得秦桧之言有道理,他们深知,面对魏国和汉国,自己皆无胜算,上次趁着汉军北伐,袭击陕西失败,这次趁着汉魏之战东进,皆无功而返。
此刻面对两国战火,若是凭借着地利,守住一面尚有一线生机,若是同时与两国开战,万万没有打赢的道理。
孙权点点头,道:“也只得如此了。”
秦桧道:“臣愿为使者,替陛下去说魏主,定叫两国通好,息一方战火。”
孙权道:“那边劳烦爱卿走一趟。”
随后立刻恢复秦桧官职,备好礼品,明日到魏国营中做说客。
孙权敏于人事,隐约察觉秦桧可能与魏国有联系,这种事其实在上一世并不鲜见,此刻他若是能将两国说和,自然是再好不过。
自己虽与刘备仇深似海,但他相信曹操为了平衡,必然不会坐视自己被灭,至少不会推波助澜。
站在曹操视角来看,一个拥有蜀地和整个北方地区的刘备,纵然是他曹操天纵奇才,亦无法与之抗衡。
与此同时,曹操正读完闻焕章的檄文,笑道:“好文采!诸位有何高见?”
王寅上前道:“汉若攻宋,我等便趁机北上取汉,前者惜败于汉军,此刻正趁此复仇!”
曹操摇摇头,道:“汉主未动,此人坐镇中原,吾等难以骤然图之。”
随后,话锋一转,道:“诸位可知者汉军用谁入川么?”
众人摇头,曹操笑道:“乃是老相识,大刀关胜矣。”
曹操说完,众人更是缄默不语,原来这关胜曾在魏军中效力,陛下对其甚是喜爱,甚至出则同舆,寝则同榻。
更有一次,关胜饮酒大醉,睡于席上,陛下担心其受风寒,竟脱己龙袍披在其身上。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关胜竟然降汉,而且只在陕西养兵,汉军几次用兵,皆不让其临阵。
杜嶨道:“以我看,不如暂且停止攻宋,让那叛国求荣的贼子与残宋相斗,待得两败俱伤时候,我等再杀入蜀地,与那关胜兵戎相见,末将定然将那厮斩了,首级献于陛下!”
杜嶨自负武艺天下第一,昔日关胜在时,陛下独爱关胜,其早有不满。
曹操却是眉头一皱,叱道:“胡言!”
随后很快调整一下情绪,道:
“汉军用兵,其疾如风,若是令其得了蜀地,天下三分,其二归汉,吾等则危矣,因而我军不但不能退,反而应即刻入蜀,与汉军争夺成都!”
众人皆称是。
到了第二日,秦桧足足拉了三车珠宝与蜀锦,并美妇人三十,临行前,孙权不忘嘱咐,若是能说动两国交好,且请放回韩世忠等人。
秦桧满口答应,随后来到魏营门前。
待通报之后,曹操下令,只开辕门侧边,放使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