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馨!”曼菲斯德心痛地将她抱在怀里,语气逐渐哽咽,“我答应你,教你一辈子!”……
2月16日深夜,外面仍是狂风暴雪,能见度仅为10…20米。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突围,是因为这时地面冰冻,有利于行军,同时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的隐蔽。
德军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维京”师,第72步兵师和B军集群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和第389师组成的第二梯队将随后跟进,他们同时也担负起后卫的重任。这次突围的方向是西南的雷祖卡,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目的。
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显然德军士兵没有受到解救行动失败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曙光就在前面,人人显得斗志昂扬。
施特莫尔曼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最终宣布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撤离。他精神抖擞,迈着坚定的步子巡视一周,然后有力地挥了挥拳头,大声说道: “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
在场的德国军官们一阵静默,然后齐刷刷地向施特莫尔曼将军敬礼,脸上肃然一片!他们都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23时整,“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军官们几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在夜幕的掩护下,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
欢馨和撤离的医护人员上了救护卡车,连同几名轻伤的士兵一同尾随着突围的部队,也没入茫茫黑夜之中!前途艰险,等待着她和曼菲斯德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作者有话要说:很佩服施特莫尔曼将军,在随后选择了与士兵共存亡!我想如果当时的南京守军又一个将军是这样的,历史上是否还会有南京大屠杀?
很对不起亲,进来年末工作忙,更新慢了!
184生与死(捉虫)
天气异常恶劣;漫天的风雪加上不见一丝光亮的黑暗;让前方的能见度仅20米左右。比西北风还要寒冷数倍的东北风袭击着每一个手脚僵硬的士兵。
虽然救护卡车的金属外壳挡住了刺骨的风雪;但是无孔不入的寒意仍然让每一个车上的人瑟瑟发抖。
欢馨瑟缩着肩膀靠在车厢边;透过模糊的玻璃窗,她看见出发时还情绪高昂的士兵们正顶着一头凌乱的发,睁着空洞的眼神;艰难地迎着风雪往前走。
严寒不仅正在侵蚀士兵的意志;破坏他们的肉体,更让他们的汽车传动机器停转、轻重武器失灵。短短的半里路程,随处可见被丢弃的汽车、火箭筒,以及冻死的士兵的尸体。
队伍中不时有人走着走着忽然向前一扑;躺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一开始还有同伴会上前查看;后来这样的情形逐渐增多,同伴们只能默默地摘下那人的军牌仔细收藏好,然后无声地从僵硬的尸体旁经过,麻木地继续行军。
车厢里静极了,谁也没有心情开口。欢馨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这才发觉其他人同样紧紧盯着外面漆黑的夜,脸上是哀伤的表情。
她感觉心里沉甸甸的直想哭,可是眼睛却干涩得流不出一滴泪。忽然,凝滞的空气里传来一阵压抑的呜咽声,欢馨循声望去,原来是角落里的沃纳在偷偷抹眼泪。
沃纳腹部受伤后一直由欢馨负责医治,因为伤势好得差不多了,他才得以和大部队一起撤退。
这个纯真而羞涩的大男孩在经历残酷的战争时没有哭,在面对死亡的刹那没有哭,如今却为自己倒下的战友伤心不已。
欢馨暗暗叹了口气,拍拍沃纳消瘦的肩膀,用不高但却坚定的语气说道:“别哭!即使只剩一个人,我们也一定能,而且必须要回去!”
沃纳抬起头,用布满血丝的眼看着欢馨,眼里是期盼的神色。他像是在寻找一个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般,急切地问道:“真的可以回去吗?”
“真的!我保证!”欢馨重重点了一下头,并且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也许是她乐观的态度感染了车厢里的人,大家对视一眼,鼓励的笑容在彼此间绽放。
也许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差,苏军没有想到德国人会不要命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突围,所以他们几乎未受任何阻拦地通过了对方的防线,在17日黎明前,先头团顺利抵达了第1装甲师的防线,一路上德军未发一弹。
异常顺利的突围让所有人雀跃不欢呼,大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他们将手中的武器抛向空中,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恐惧和忧伤。
沃纳激动地握着欢馨的手,哭得稀里哗啦,不断重复着:“我可以回家了!我一定要让你尝尝我妈做的蓝莓酱!”
这个时候还不忘记吃,欢馨不由被对方孩子气的话语逗得破涕为笑,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
但是这样的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正当人以为马上就能突出包围圈的时刻,苏军去开始向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虽然由于能见度太差,使得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先已标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而德军的突围方向正是西南方向的雷祖卡,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的区域,穿过那里也就意味着生的希望,自然也是苏军部署兵力最密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