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找南少林,只是想让南少林先脱离困境,求个雄踞一方,再谈将来。”
妙凡方丈沉吟不语。
楚天舒知道对方已经有上钩的趋势了。
有身份标签,对方就会在自己心里补完整个印象,越补越深。
到时候,再展现实力,干涉具体事务,就不是单纯的武力胁迫。
而是“不愧为纵横传人的风采”
,“我竟也得纵横家鼎力相助了”
!
这一点点向往着古人功业,在代代传说中,被夸大美化后的情怀,有时候不重要,有时候却也很重要。
“南少林,确在危局中。”
良久之后,妙凡方丈再度开口,承认了这件事。
南少林这些年壮大很快,自然得罪的人也多,尤其是俗家弟子在外经营,与别的帮会门派免不了有矛盾。
当初刚经历朝代更迭时,百废待兴,大家都还有发展余地,又大多在官面上有关系,还要顾虑一点影响,讲究个斗而不破。
可是近年来,明廷控制力日益衰弱,倭患又给了太多人借口,很多帮派活动起来的时候,已经不那么讲规矩了。
兼且各方的势力都在膨胀,早先的余地就被蚕食殆尽,彼此的争端,已将要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好在南少林跟别家结仇,别家各派之间,本身也有仇怨,这个局势还是能够维持的。
直到海上的倭寇头子,开始向沿海各个兼做海盗的帮派贩卖倭刀。
流云府又把关外的弯刀卖到东南来。
局势一下子就起了变化,把南少林给凸显出来了。
怎么各派自己的兵器都不够用,有的是帮派作坊产量不行,有的根本就没有开矿冶铁的产业。
偏偏南少林可以自给自足,还大量向外销售呢?
如果南少林只是一个专做兵器的工坊,在粮食、衣物、药物、武功等方面都不出色,还对外界有依赖。
那大家也可以忍受。
可是仔细一查,发现南少林在这几个方面,也搞得挺有声有色。
这谁还能忍得了?
可以说,沿海的倭寇海盗都已经蠢蠢欲动,急等着一个达成共识的契机,把南少林这头肥牛撕碎活吞。
中原那边,流云府也虎视眈眈。
“不少有识之人,也能看出南少林现在的危机,曾有善意提醒,老衲方才只是死撑面子,不愿意向施主轻易袒露心声。”
妙凡方丈遗憾道,“可是,我们南少林,本来并没有想过,时局会演化到这一步……”
前代方丈的想法是,南少林把这些产业经营好的同时,就可以打点给历任官府中人,乃至献于朝廷,持续搞好跟朝廷的关系。
如此一来,南少林的产业虽然一直在增,却也一直在减。
整个体量就不会太引人注目,而靠山人脉,又会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