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省长批示过的文件、涉及的相关会议纪要、项目可行性报告、资金审批流程……都在这里了。”
“领导特意交待,我们按照年份和部门大致分了类,可能还有些零散的需要再找找。”
省长办公室主任笑容可掬,语气恭敬,但那浩如烟海的卷宗,明显是精心准备的“信息迷宫”,企图将审计组淹没在文牍之中。
审计组的专业人员们面面相觑,倒吸一口凉气。
“抗拒的形式换成了另一种方式,若是逐页看完,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
赵明远冷笑一声,对审计厅副厅长高卫东低声道:“高厅长,你是审计专家,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比如盯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尤其是那些最终受益方比较模糊、审批环节存在加速情况的。”
高卫东会意点头:“那我们先从近三年的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扶持基金、外贸出口补贴这几个板块入手。”
“这几个板块的工作量就明显小的多,但是资金量却十分巨大……”
审计工作就在这种看似配合实则窒碍的氛围中艰难推进……
郎黎平依旧稳坐钓鱼台,每日照常主持省政府工作会议,下基层调研,不时的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越是困难时期,越要爱护我们的企业家,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寒了投资者的心”。
这种立人设的方式,巧妙地将自己置于“经济发展守护者”的位置,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家和群众,更是将其作为了吹捧偶像。
“熔炉”行动组昼夜不停的工作着,他们利用审计组这个“明修栈道”的幌子,加紧了“暗度陈仓”的步伐。
根据李东沐的指示,调查重点聚焦两个方向。一是已经潜逃的郎黎平妻弟,以及其在国内残留的产业网络与政府项目的关联;二是堂妹郎玉娟的艺术基金会与境外资金的隐秘勾连。
审计组聚焦工作重点,以需要延伸了解关联企业情况,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由,开始对几家曾获得郎黎平直接批示的重大项目或巨额补贴的企业进行公开账目核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直接让马蜂窝炸了。
这些老板们根本想不到,有郎黎平这棵大树在,调查组竟然将触手伸到了他们这里。
这些企业的老板们顿时慌了神,各种求助、诉苦、施压的电话开始源源不断地打到省委、省政府、审计组,甚至直接打到高卫东和田志勇那里。
他们的言辞无非是“企业经营不易”、“审计影响正常运营”、“能否简化流程”。更有甚者,开始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李东沐,暗示“山水有相逢”,希望“高抬贵手”。
对此,李东沐直接驳回。并指示调查组,将一切压力都推到自己身上,为他们争取更大的工作空间。
郎黎平依旧保持配合调查的态度,但是看到审计组的工作重点后,便安排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一份文件,名为《关于规范涉企审计检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要求各类审计检查需提前报备、严格控制频次和时间。这看似普适的文件,其指向性不言而喻。
面对省政府频频给出的压力,一向公正的田志勇也有些犹豫了,毕竟这是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