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微笑着转过身,脸色顿变,栗内侍望了一眼,害怕低了头。
赵王越来越可怕了,又能忍。自从经过万内侍那件事后,赵王连他们这些内侍也不太相信了。
很快,御花园中摆上了茶花会。
百官不安地站着,说花,只见冬日寒梅;说茶,一人手捧一杯茶;说聚会,却连一张椅子都没有。
赵王此时此刻召见大家,必定和昨日之事有关。
大家纷纷闭了嘴,低着头。
赵王却是挽着三位夫人谈笑风声的进来。身后跟着歌舞伎,花园中一下热闹起来,歌舞翩翩而起。
百官目瞪口呆,更加谨小慎微起来。
赵王乐呵呵走到老丞相面前道:“张丞相啊,今年过年还热闹吧?虽说出了点岔,但是百姓却是要过年的啊。”
老丞相点点头,拱手道:“老臣四代同堂,过年最为热闹。老臣啊,也最怕过年,那红包一个一个发出去啊。”
老丞相来自张家,颇为清廉。赵王也知道,只是笑着又看向他的周围:“哎。这可是在过年啊,过年。为什么老百姓都关了门?不要为一人之事连累百姓啊。要大局为重。”
朱兴敬赶紧道:“昨夜花灯玩的太累了,然后街上有喊捉贼声,又被惊扰了,所以都睡晚了。这大过年的,百日里便冷清了一些,刚才臣来时,看见有不少店铺才开门。”
原来如此,大家恍然大悟,纷纷点头:“是啊。百姓过节是不一样的。”
赵王笑了:“原来如此,看来孤以后要多出去走走。要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天下太平,赵国国泰民安,百姓大福。”朱兴敬赶紧跪下道。
众位大臣纷纷跪下,同声齐贺道:“赵国国泰民安,百姓大福。”
赵王笑了笑。难怪父皇之前重用朱兴敬,原来此人甚是会看脸色过日子。
这次的茶话会时间之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不少靠的远的大臣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已经散场回家了。他们赶紧拉住同僚问了个清楚。
于是,京城的大小铺面到了傍晚忽然全部打开来,各种街头杂耍、皮影戏纷纷热闹起来,百姓重新走上了街头,但却都表情严肃,不言苟笑,将孩童拘在家中,生怕一不小心便得罪了某人。歌舞伎们却
不管了,赵王有命,不得不听。
不管真的假的,街头总算热闹了起来。
赵王听闻,点头表示满意。
四位准备来结亲的异国皇子纷纷表示,原来大赵国的兴盛和夜市有关。回国后一定要开夜市!
外面的情形直接影响了竹溪草堂。
初一到初二白天草堂显得十分冷静,这时大家都不敢随便到草堂来,生怕被赵王列成郡王爷那一伙的。
但是,初二晚上开始,圣上派了怡贵妃在草堂主持陈夫人葬礼的事传出去,便有人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有些甚至只是放上一束鲜花,鞠个躬便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