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徊知道袁恒宇干得辛苦,他许诺:“小宇,等我的店生意稳定了,就给你开工资。”
袁恒宇回:“我已经都帮你记在账上了。
等你稳定了一起给我结。”
小子倒是一点不含糊。
去了慧姐那儿收发货几次后,一来二去便也熟悉起来。
慧姐有一个6岁的女儿小乐,刚上小学,成绩不错,乖巧可人,有时萧云徊和袁恒宇去收发货,小乐会格外热情地冲到门口,笑吟吟地说:“小云哥小宇哥,欢迎光临!”
慧姐怀着六个月身孕,她丈夫在杭州打工,有时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慧姐一个人操持一个家,经营附近片区的快递点,雇佣了两个临时工为她分发快递点的货。
萧云徊看她一个人操持辛苦,有时送完货会帮她一会儿忙,袁恒宇也跟着一起。
一次,他们帮着慧姐理货时萧云徊问袁恒宇,“你觉不觉得小乐有点像我妹?”
袁恒宇半晌没回答,萧云徊才想着他是不是对他妹没印象,打算提醒,下一秒两个人异口同声说:“萧星星!”
“她经常送你奶奶做的饭给我们家,还问我数学题目。”
袁恒宇说。
慧姐见缝插针地问:“你还有个妹妹?”
萧云徊答:“是,她今年高三,明年也要高考了。
她说她也要考到浙江来,帮衬我创业。
我让她好好学习,别调皮捣蛋,就谢天谢地了。”
慧姐笑道:“妹妹都粘哥哥。”
萧云徊无奈极了,说:“没办法,谁让这孩子小时候还特别爱哭,我老怕她被人欺负。
上了初中以后倒是古灵精怪起来。
之后就没那么操心了。”
慧姐感叹道:“家里还是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好,你看我,老公长期在外地,什么都得自己来,当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萧云徊点头称是:“我奶奶也是这样把我和我妹拉扯大,不敢想有多不容易。”
“你爸妈呢?”
慧姐问。
“我爸妈在我很小时就去深圳打工了,就留下我奶奶、我和我妹在家里。
这一个老,一个小,都是我放在心尖上的人。
我自己当年又是个小孩,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现在长大了。”
慧姐“哦”
了一声,半晌不知从何说起,又补了一句:“你很坚强。”
尴尬不过几秒钟,一个不合时宜又合情合理的声音插入对话,袁恒宇问:“慧姐的快递点每天能有多少单量?”
相处将近两个月下来,慧姐似乎也已经熟悉了袁恒宇的套路,并未因为他话锋一转而不适,直白回答:“这个片区好,因为是青年电商创业中心,单量都很固定,能有几千单,而且这一年明显感觉越来越多人用电商了,单量一直在增长。”
袁恒宇又问:“每一单的单价利润能有多少呢?”
可能是顾及到他们也是自己的客户,慧姐没有说具体数字,回了个大概:“收件高,发件低。
像这里做电商的年轻人多,我们收件的数量也多,就很不错。”
萧云徊轻声作势袁恒宇:“你,别问了!”
袁恒宇不再追问,相处两个月下来,这种默契还是得有。
萧云徊冲着慧姐抱歉,说:“姐,小宇给你添麻烦了。”
慧姐连忙否认,反而说:“他帮了我很多。”
又含糊说起她第一次和袁恒宇的交集,好像是她肚子大了,不方便捡地上的东西,袁恒宇路过就给他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