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和来娣在中间的空地上升起火堆,众人围坐在火堆边吃起了干粮。吴志远去马车上取水,看到车上放着张大帅给的那箱大洋,不禁摇头苦笑,在这种地方,有再多的钱也毫无用处,反而是一种累赘。
回到火堆旁,吴志远将水分给众人,然后坐在火堆旁,拿起一块烧饼就要往嘴里塞,一只纤长的手伸了过来,一把多下了他手中的烧饼。
“你吃这个。”菊儿把从吴志远手中夺下的烧饼放在一旁,从怀里掏出一方帕巾,她将帕巾层层打开,里面赫然放着一块烧饼!
“这有什么不一样?”吴志远看了看菊儿手上捧着的那个烧饼,一脸错愕,这明显也是从干粮包袱中取出来的,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个是热的,你手上那个那么硬不说,又那么凉。”菊儿微笑着,将帕巾中的烧饼塞到吴志远手里,将从吴志远手中夺过的烧饼放在了唇边,轻轻咬了一口。
这一句简单的话,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令吴志远的心中陡生一种莫名的情愫,这种情愫淡然,悠扬,又难以名状。吴志远这才明白,原来菊儿竟以体温来暖这个烧饼,这烧饼此时并无凉意,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温度感,可见菊儿早在马车上时就做了准备,并非在此处落脚时将烧饼包进帕巾放入怀中的。并且她将暖好的烧饼给了吴志远,自己却啃那个又冷又硬的烧饼。
从来没有人对他有如此细微而贴心的照顾,即使是自己的母亲,那种母爱的关怀也不可能做到无微不至。吴志远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此时怔怔的看着菊儿,竟出了神。
“快吃吧,很快就凉了。”菊儿自然感觉到了吴志远眼神中的异样,羞赧的低下头。
菊儿的话将吴志远的心绪拉回了现实,他朝菊儿挤出一丝微笑,大口的咬起了手中的烧饼。
火堆里的柴火烧得“噼啪”作响,加上燃烧时火苗发出的轻微“呼呼”声,所以吴志远和菊儿的一番轻声言语,旁人并未听见。
但两人的一举一动却早被坐在对面的来娣看得一清二楚,她面露厌恶的瞅了吴志远和菊儿一眼,嘴里不屑道:“朝三暮四,负心薄幸!”
第三百三十章 请君入瓮
来娣的话声音虽然不大,但众人都听得清楚。于一粟在一边吃吃怪笑几声,显然是在讥讽吴志远的窘境。
菊儿自然也听到了来娣的话,只是微微垂首,细嚼着手中的烧饼,也不说话。
孙大麻子见状干咳几声,抬头看了看四周的松林,干笑道:“啊,这荒山野岭的夜景还真是美啊,我四处奔波了十几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夜景。”
众人都知道这是孙大麻子打破尴尬气氛的话,但听起来却十分生硬,这冬夜荒山之中,气温已然下降,如不是围坐在火堆旁,早已冷得浑身发抖了,哪还有闲心欣赏荒山夜景?
孙大麻子看了看众人,自己也感到无趣,便不再理会众人,走到靠在一旁的矮松下,闭眼假寐。
“我先去休息了,各位晚安。”花姑略一客套,起身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我也去。”来娣站起身来,跟随花姑而去。
吴志远一扭头,看到于一粟双眼眯成一道缝,盯着来娣的背影。来娣和花姑等人都是从云南赶来,所以身上的衣服略显单薄,加上女儿装略微紧致,将来娣的身段衬托无遗。
“师叔!”吴志远出言提醒。
“哦!”于一粟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擦了擦嘴,明白吴志远的意思,笑道,“师侄,你知道的,你师叔我这个人呢,虽然风流,但绝不下流,热爱美的事物,但从不强人所难。你放心,你放心。”
“你还是想想回去怎么跟师公交代吧。”吴志远冷冷道。
于一粟一听到“师公”二字,脸上的笑容立马僵住了,低下头不再言语。
沉默半晌,于一粟蓦然问道:“师侄啊,你师父是什么时候收你做的弟子?该不会我上次去你家,你命魂出窍那会儿,就已经是我们茅山派的人了吧?”
“不是。”吴志远摇了摇头,“我是后来才遇到的我师父,又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师公。确切的说,是师公收了我做徒孙,他是代师授艺。”
“我的亲娘!”于一粟略显夸张的做出一副惊讶神色,“我师父他老人家是出了名的好酒邋遢又懒惰,我们几个师兄弟他都没有认真教过,只是每人给了一本写得乱七八糟的茅山道术笔记,让我们自学成才。如今他居然肯亲自传授茅山道术给你,看来你小子造化不小啊,有前途,有前途!”说着,于一粟拍了拍吴志远的肩膀,言辞之间大加赞赏。
吴志远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恶寒,没想到师公给了他一本手抄的笔记让他自学,这做法已不是头一次了,连自己的师父张择方和师叔于一粟都是这么过来的,看来师公还真不是一般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