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折枝寄长安 > 90(第1页)

90(第1页)

弹幕如暴雪般掠过:“亚克西!”

、“求链接!”

、“新疆棉花YYDS!”

突然有条金色弹幕格外醒目:“北京纺织学院李老师:正在教室投屏,学生们问能不能连麦周师傅?”

赵峰眼疾手快把麦克风塞给周海提。

老人抚了抚胸前的“光荣在岗30年”

徽章,喉结上下滚动。

全场安静得能听见暖气片的嗡鸣。

“棉花啊…”

他生涩的普通话像砂纸打磨过,“是躺着进厂的雪,站着出去的云。”

深夜的职工公寓,地暖烘得人发烫。

杨晟躺在床上,手机在掌心不断震动。

新注册的“轧花厂夜话”

账号像被塞了把跳跳糖,粉丝数每刷新一次就蹦高一截。

最火的视频里,周海提布满老茧的手掌特写占满显示屏。

三粒包衣棉种在射灯下泛着幽光,像沉睡的黑珍珠。

“这是中棉113,”

老人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抗低温的硬汉子,零下二十度也冻不死。”

置顶评论来自农业局官方账号,蓝V认证闪闪发亮:2024年兵团将全面推广双膜覆盖技术……

杨晟的手指悬在显示屏上,突然发现素材库里还有段漏网之鱼。

画面中,阿娜尔罕教女工们用精梳棉条编杯垫。

棉线在她们指间飞舞,宛如丝绸。

背景音里,古丽和赵峰的争吵格外清晰:

“智能车间省下的人手,正好搞棉文化体验馆!”

“你就惦记旅游那点钱!

咱厂该引进静电纺纱……”

无人机的探照灯滑过窗外,在轧花车间的外墙上投下几何光斑。

杨晟给这段视频敲下标题:“消失的工种,新生的职业。”

发送前,他又添了行小字: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比如棉花温暖世界的初心。

他想起晚饭时周海提的话。

老人掏出笔记本时,杨晟注意到他拇指上的茧子正轻轻摩挲着纸页边缘的卷角。

那本1978年出厂的棉花检验笔记内页已经泛黄,却依然能闻到淡淡的棉籽油味。

“现在年轻人用微波检测仪,三秒钟出数据。”

老人的指甲缝里还嵌着几丝棉绒,在灯光下泛着银光,“但那些年用牙嗑出的老棉,暖和得能焐化西伯利亚的寒流。”

杨晟突然想起行李袋里的铁盒。

他翻找时,铁盒里的棉种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冬夜里篝火迸溅的火星。

石河子143团的种子被单独装在密封袋里,便签上的字迹因为反覆触摸已经有些模糊:比牙齿更坚固的是种子——周师傅监制。

卫生间的镜面蒙着水雾。

杨晟用袖子擦出一块清晰的局域,将两粒裹着蓝色农药膜的种子放进嘴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