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粮食中,有两成是要送去给薛良的。欠下的债要还,下次再借才好张口。
絮儿年幼时,家中算得上衣食无忧。多年来疲于奔命,她终究还是渴望有所积蓄的,哪怕只是一点点陈旧粮食也好啊。
“多养二十几伤员罢了,不难,一点都不难!况且他们能从战场完好地走回来,可见还是能生活自理的么!”
絮儿又开始蹲在地上写写画画,嘴里嘀咕着只有自己能听到的闲话。
片刻之后,絮儿起身,惊讶发现孟长义还在几步之外等她。
“你……倒是安排他们吃饭去啊。”
孟长义观她神色,稍微心安一些。
“如何,能否安然过冬?”
若是没这些兄弟突然回村,他是准备带人进山秋猎的。不算皮毛用处,仅仅是肉干一项,足够促使他冒险的。
从前是钱有带队,他是打猎好手,能保证次次不空手。
孟长义这个军头,脱离军中后,身上的一点本事好像没了用武之地。不过总是要比张大嘴等人有优势,遇到危急情况,逃命没有问题。
他问絮儿,自然是考虑到打猎路线。
絮儿不能许诺十分,但六七成把握还是有的。
“如果风障畦成功,柳榆林那边青菜可以提早两旬,甚至二十五日。若是不成也没关系,大不了大家再重新吃苦,橡子面和厥根粉也能填饱肚子。”
算上今年新开荒的田,关屯已有超越百亩的产粮之田。算上四时山中所收各种山珍野味,其实本可以过的上温饱日子。
奈何之前欠了债啊,从崔景那里得到的是长远好处,可吃喝穿戴却是当下就该解决的难题。
孟长义彻底放下心来,絮儿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看来保命不难,无非要吃点苦头罢了。
二人商议妥当,那群风尘仆仆的汉子还蹲在地上等待最终决定。
絮儿开口便让人安心。关于房子重新规划,没人有意见。
只是原以为可以安享晚年的胡伯,笑了笑叹道:
“还好老胳膊老腿能用,明年开春接着盖房。”
所有吃食调料一直是陈巧织在掌管,所以两个小丫头碰头商量,其他人要么是去收拾屋子,要么去给回村的人找衣裳换洗。
一个时辰后,村中所有男人去了北山。
在石罗锅的坟头之下,新掘开好些个大坑。
能收回尸首的,早已成了一捧骨灰,被装在各种各样好携带的容器中。而那些被战马踩成烂泥的,或是被拖行到不知何处的,便由他们拿了些生前旧物下葬。
死于战争的人,有太多太多,连个完整衣冠冢都没有的。
挖坑下葬持续了整整三日,而瑟瑟秋风,也刮了三日。
不过两三年,这向阳的北山,已经立下好些新坟。
絮儿学着曾经见过的模样,为这些英雄招魂归家。天地山间,众声回荡。乌鸦有灵,共唤英魂。
孟长义、唐越冬、絮儿和宋丹霞,共同为死去的人立下木质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