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灵枢01 > 第二章内视 UI与学习天才(第1页)

第二章内视 UI与学习天才(第1页)

第二章内视UI与学习天才

六月的晨光斜斜切过宿舍楼的玻璃窗,在陆云的书桌洇开一片浅金色的光斑。他指尖捏着的《信号与系统》课本翻到第73页,关于抽样定理的推导公式密密麻麻挤在纸页间,换作三天前,这些缠绕如乱麻的积分符号能让他盯着走神半小时,可此刻,目光扫过“奈奎斯特采样率”那行字时,大脑里像是有团模糊的雾被突然吹散——前一页的傅里叶变换对与这页的时域采样定理,竟像两截咬合的齿轮,咔嗒一声就卡在了一起。

“老陆,还看呢?再不去食堂,糖醋里脊就只剩骨头了!”赵伟趿着拖鞋从卫生间出来,毛巾搭在肩上滴着水,“你这两天不对劲啊,以前早跟我抢着冲食堂了。”

陆云眨了眨眼,把课本合上时才发觉指尖有些发凉。他确实不对劲,这种感觉从三天前那个雷雨夜之后就如影随形。那天他帮实验室师兄搬服务器,回程时被一道劈在路灯上的电弧扫中肩膀,当时只觉得麻痒如蚁走,没当回事,可从第二天清晨开始,世界在他眼里就多了层难以言喻的“通透感”。

比如此刻,赵伟说话时扬起的水花,他能清晰看见水珠从毛巾纤维上脱离的轨迹,甚至数清每颗水珠里折射的天花板灯管;食堂里打饭阿姨抖勺子的幅度,他能预判出最后落到餐盘里的米饭重量;就连平时晦涩的专业书,文字像是活了过来,自动在脑海里梳理出逻辑链条,再也不用反复啃读才能勉强理解。

更奇怪的是走神的时候。昨晚复习到深夜,他盯着台灯的光晕发呆,眼前突然闪过一片极淡的蓝——不是台灯的暖黄,也不是电脑屏幕的冷白,那蓝色像初春解冻的湖面,薄薄一层浮在视野里,其间还缀着些扭曲的符号,像是用荧光笔写的乱码,又像电路板上细密的纹路。每次出现都不超过半秒,快得让他以为是熬夜产生的幻觉。

“可能是快毕业了,有点焦虑。”陆云含糊地应着,抓起饭卡跟赵伟出门。楼道里飘着隔壁宿舍煮泡面的香味,混杂着夏末潮湿的霉味,他却能清晰地分辨出泡面里加了火腿和鸡蛋——甚至能通过香味浓度判断出泡面已经泡了多久。这种过度的清晰让他有些不适,下意识地揉了揉太阳穴,指尖触到皮肤时,似乎能感觉到皮下有极微弱的震颤,像某种仪器在低功率运转。

食堂里人声鼎沸,排队的队伍像条蜿蜒的蛇。陆云盯着前面同学后背的书包带,那根黑色的尼龙带磨出了细细的毛边,他的目光竟不由自主地跟着毛边的走向移动,大脑里还在自动计算着书包带的承重角度。直到赵伟用胳膊肘撞了他一下:“想什么呢?到咱们了。”

“两份糖醋里脊,一份番茄炒蛋,米饭多打点。”他报菜名时,喉结动了动,突然想起昨晚闪过的蓝色光晕。会不会是那天被电弧扫中留下的后遗症?他摸出手机搜“电击后视觉幻觉”,跳出来的结果大多是视网膜损伤或神经紊乱,看得他心里发毛,赶紧把页面关掉。

接下来的两天,这种“清晰感”愈演愈烈,而蓝色光晕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上英语课时,他盯着黑板上的完形填空,眼前突然闪过一行淡蓝色的提示,标注出正确答案的语法依据;做电路实验时,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在他眼里自动转换成了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连老师都没发现他悄悄修正了接线错误。

他开始刻意压制这种异常。走路时不再盯着地面的纹路,看书时强迫自己逐字逐句地读,甚至故意熬夜让自己疲惫——可越是压抑,那种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意识深处钻出来的感觉就越强烈。就像揣着一颗不断膨胀的气球,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开,也不知道炸开后会是什么样子。

周三下午的《高等数学II》习题课,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阶梯教室坐满了人,风扇在头顶嗡嗡地转,扬起的粉笔灰在阳光里浮沉。李教授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手里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留下一串又一串复杂的公式。“这道傅里叶变换的应用题,关键点在于如何处理积分区间的对称性。”他顿了顿,用粉笔头敲了敲黑板,“你们看,这里如果直接展开,需要计算六个分项积分,很容易出错。”

陆云坐在中间排,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黑板上的题目他扫了一眼就觉得头大——傅里叶变换向来是他的死穴,那些正弦余弦的叠加公式,在他眼里就像天书。周围的同学都在埋头演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偶尔有人发出懊恼的叹息,显然和他一样卡在了瓶颈。

李教授还在讲解:“第一步先确定周期,第二步找奇偶性,第三步代入公式……”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陆云的注意力渐渐涣散,目光落在黑板边缘的裂缝上,思绪又飘到了昨晚的蓝色光晕上。

就在这时,太阳穴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不是幻觉!

陆云猛地回神,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僵住——那层熟悉的淡蓝色光晕再次浮现,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转瞬即逝,而是像一层薄薄的琉璃,覆盖在了整个视野里。光晕里的符号不再是杂乱的乱码,而是开始有序地流动,像是被无形的手梳理过。

视野的右下角,一行带着金属质感的白色小字缓缓凝聚,像是打字机逐字敲出的一样:【检测到高阶数学问题,正在解析…】

这行字只存在了不到一秒,就化作无数光点散开。紧接着,黑板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开始发生变化——原本混乱排列的分项积分被一道蓝色的亮线串联起来,冗余的步骤像是被橡皮擦除般消失不见,只剩下最核心的推导逻辑。三个不同颜色的方框在视野中心展开,每个方框里都写着完整的解法,旁边还标注着对应的知识点来源:【解法一:利用奇偶性简化(参考教材P214例5)】【解法二:卷积定理转换(适用于非周期信号)】【解法三:留数定理捷径(推荐优先级:★★★★★)】

【解析完成。推荐方案三,步骤最优,耗时最短。】

陆云的心脏骤然缩紧,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他下意识地眨了眨眼,又用力揉了揉眼睛——可那蓝色的界面依然存在,像是直接印在了他的视网膜上,甚至能随着他的视线移动而同步调整位置。他伸出手,指尖在眼前划过,却什么都没碰到,那些文字和符号就像空气一样,只存在于他的意识里。

“……所以,同胚映射的关键在于保持拓扑结构不变。”李教授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注意力,“有没有同学想到更简便的方法?”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风扇的嗡嗡声。大家都皱着眉,显然没人能想到更好的解法——包括陆云自己,如果没有眼前这突然出现的“界面”,他现在还在对着草稿纸发呆。

鬼使神差地,他举起了手。

动作幅度不大,却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显眼。周围的同学纷纷转过头,目光里带着惊讶和疑惑——谁都知道陆云的高数成绩平平,每次习题课都是缩在后面当背景板,今天怎么突然主动举手了?

李教授也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陆云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几十道目光聚焦在身上,陆云的手心冒出了冷汗。他深吸一口气,盯着黑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老师,这道题……是不是可以先用拉普拉斯变换预处理,把积分域从实数轴转到复平面,再用留数定理计算,这样就能绕开第三到第五步的分项积分?”

他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彻底安静了下来。连风扇的嗡嗡声都仿佛变得清晰起来,所有人都盯着他,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赵伟在后面用胳膊肘狠狠戳了他一下,压低声音:“老陆,你疯了?那俩定理能这么用吗?”

第二章内视UI与学习天才

陆云没有回头,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黑板,眼前的界面还在——推荐方案三的步骤被高亮放大,每一步的逻辑都清晰得像是摆在眼前的积木。他甚至能“看到”拉普拉斯变换后的积分路径如何在复平面上弯曲,留数定理如何精准地找到奇点位置。

李教授沉默了几秒,突然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一侧快速演算起来。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急促而响亮,留下一串连贯的公式。“拉普拉斯变换……转换积分域……找到奇点……留数计算……”他嘴里念念有词,眉头渐渐舒展,眼神里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

几分钟后,李教授放下粉笔,转过身对着全班同学,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完全正确!陆云同学的思路不仅正确,而且是这道题的最优解法!比我刚才讲的方法至少节省一半时间!”

他伸手拍了拍黑板上的演算过程:“大家看这里,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实积分转为复积分,再利用留数定理直接计算,完美避开了繁琐的分项积分。这种跨知识点的结合,非常有创造性!”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同学们的目光从怀疑变成了震惊,再到好奇。有人低头翻书验证,有人小声讨论着刚才的解法,还有人不断打量着陆云,像是第一次认识他。赵伟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嘴里喃喃道:“卧槽……老陆,你什么时候这么牛了?藏得也太深了吧!”

陆云坐下时,感觉腿都有些发软。他的心脏还在疯狂跳动,胸腔里像是揣着一只扑腾的兔子。他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尖还在微微颤抖——刚才那一切不是梦,那个突然出现的蓝色界面,是真实存在的!

他试着在心里默想:“微积分基本公式。”

几乎是瞬间,一个立体的树状图在他眼前展开——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开始,分支延伸出不定积分、定积分、反常积分的各种推导,每个公式旁边都配有例题和几何意义的示意图,清晰得如同查阅一本立体百科全书。他甚至能“放大”某个分支,看到更细致的推导过程。

不是幻觉,不是巧合,是真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