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乔装出城
“贵客久等,粗茶淡点,聊以解乏。”老仆笑容慈祥,将茶水分给大家,又示意孙子将点心放在石桌中央,“小老儿姓木,单名一个‘恩’字。这是我的小孙儿,小名唤作‘虎头’,顽皮得很,让诸位见笑了。”
“木伯客气了,叨扰之处,还望海涵。”杨赐拱手回礼,接过茶水,只觉茶香清冽,入口微涩回甘,竟是难得的上好山泉泡的雨前茶,“好茶。木伯在此隐居,倒是好生惬意。”
“哪里谈得上惬意,不过是替故人守着这处落脚点,图个清静罢了。”木伯呵呵一笑,摸了摸孙子的头,“虎头,别愣着,给哥哥姐姐们分点心。”
小虎头胆子不小,脆生生地应了,拿起糕点先递给了看起来年纪最小的璃玥和阿莹。璃玥小声道谢,阿莹则有些害羞地接过。
杨赐饮了口茶,似不经意问道:“木伯在此多年,可还安好?不知…谷中近来如何?”他问的自然是师父曲艺所在的忘忧谷。
木伯眼中掠过一丝了然,知道杨赐是在探问师门情况,便捋了捋胡须,像聊家常般说道:“劳贵客挂心。小老儿身子骨还硬朗。谷中嘛…唉,老先生还是老样子,终日与琴棋书画为伴,种种药草,赏赏山景,说是修身养性,实则懒得出奇,等闲不肯迈出谷口半步。倒是谷里那些猴儿们越发淘气了,前些日子差点把他精心培育的几株‘忘忧兰’给祸害了,气得他吹胡子瞪眼,追着猴儿满山跑,哈哈…”
他言语风趣,将一位隐世高人描绘得如同邻家老翁,引得璃玥掩嘴轻笑,连墨石紧绷的脸也柔和了些许。
杨赐嘴角也露出一丝笑意,他能想象师父那副又气又无奈的模样。但他听出了木伯的言外之意:师父一切安好,忘忧谷平静如常,但也暗示师父不欲过多沾染外界俗务。
“师父他老人家…身体可好?”杨赐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好,好得很!”木伯肯定道,“一顿饭还能吃两碗粟米饭,吼起猴儿来中气十足。就是时常念叨,说清净日子快到头咯,怕是又有麻烦要找上门喽…”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杨赐一眼。
杨赐心中一凛,师父莫非早已算到他会来?
杨赐放下茶杯,神色转为严肃,低声道:“不瞒木伯,此番前来,确是有事相求师父,也…也确实惹了些麻烦上身。今日入城时,便有逐狼山庄的探子一路尾随,虽暂时甩脱,但他们必然还在城中大肆搜寻。我等在此久留,恐会连累木伯。”
木伯闻言,非但毫无惧色,反而呵呵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老练的精明:“贵客放心,既然进了这个门,便是小老儿的客人,断没有怕事的道理。逐狼山庄…哼,手伸得是越来越长了。不过嘛,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抚远城,他们想翻天也没那么容易。”
他沉吟片刻,忽然道:“说起来,也是巧了。城中张家,乃是本地数一数二的富户,他家大小姐三日后要出阁,远嫁京城吏部侍郎的公子。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光是抬嫁妆的仆役、护院家丁就有上百人,明日一早便要从南门出发。”
木伯看向杨赐,眼中带着笑意:“贵客一行人数不多,若是不嫌委屈,小老儿或可代为安排,让几位乔装改扮,混入张家的送亲队伍中。那些山庄的探子,注意力必在独行的可疑之人身上,绝难想到你们会藏身于这大喜事的队伍里。只要出了城,天高地阔,便好应对了。”
杨赐眼睛一亮!此计大妙!利用热闹庞大的送亲队伍做掩护,确实是眼下最安全、最出乎意料的金蝉脱壳之法!
“如此甚好!只是…要劳烦木伯打点,还需置办些行头。”杨赐感激道。
“无妨无妨。”木伯摆摆手,“小老儿在城中还有些薄面,与张府管家也相熟。几位只需准备好,明日拂晓前,自有安排。”
计议已定,众人心中稍安。
翌日,天还未亮,小院侧门便悄然打开。
在木伯的周密安排下,杨赐一行人已然模样大变。
杨赐与墨石换上了张家护院统一的青色劲装,戴上了宽檐斗笠,刻意压低了帽檐,混入一众身材魁梧的护院家丁中,虽面容相似,但在人多眼杂的队伍里,倒也不那么显眼了。
璃玥和阿莹则被安排坐进了一顶供丫鬟婆子乘坐的青布小轿中,换上了寻常丫鬟的服饰,低着头,用脂粉稍稍修饰了过于出众的容颜。
木伯的孙子小虎头,竟也蹦蹦跳跳地跟在队伍旁边,手里拿着个拨浪鼓,像是去看热闹的邻家小孩,实则他那双机灵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扫视着周围,竟是在帮忙留意可疑人物。
天光微亮时,张府门前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喜庆热闹。披红挂彩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启程,引得无数百姓围观。
杨赐等人混在队伍中部,低着头,随着人流缓缓向城南门移动。
果然,在城门口,他们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茶肆里那几名山庄探子!他们目光如鹰隼般,仔细审视着出城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独行的、或者看起来有伤病的队伍。
第四十二章乔装出城
当看到这支吹吹打打、喜庆洋洋的送亲队伍时,那几个探子只是不耐烦地皱了皱眉,粗略地扫视了一圈。
却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
队伍很顺利的就离开了抚远城,沿着官道向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