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拾遗台,静夜思
晚上七点。
李临推开家门,一股浓烈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
母亲系着围裙,正弯腰擦拭电视柜的缝隙,听见动静回过头,“回来了?”
她直起身,用胳膊抹了下额头,忽然注意到儿子身上被汗水浸湿的衬衣,不禁笑着问道:
“怎么出那么多汗?跑回来的啊?”
李临将书包搁在凳子上,故作轻松的说道,“是啊,太饿了,想要早点回家,所以就一路跑回来了。”
他没有说实话,害怕母亲担心。
“行,我马上给你做饭。”母亲摘下手套,正要去厨房,却忽然想起什么,“哦!对了,你过来看看这个。”
她快步走进储藏间,抱出一个积灰的纸箱,咚一声放在李临脚边。
箱角有些受潮发软,里面塞满了旧报纸、杂志和几本褪色的练习册。
“都是你小时候的东西,太占地方了。看看有没有要留的,没有我就扔了。”
李临应了一声,蹲下身,开始翻检。
他是转生者,婴孩时期便有着成人的思维,自然不会对寻常玩具感兴趣。
箱子里多是些泛黄的报纸、过期的杂志,是他幼时为了快速认知这个陌生世界,而刻意收集的资料。
他拨开几册《少年科学画报》,露出一本灰蓝色的硬壳笔记本。
封面没有任何字样,边角已被磨得发白。
李临微微一怔,抽了出来。
纸张泛黄发脆,有着一股旧书特有的微酸气味。
翻开第一页,稚嫩的钢笔字映入眼帘。
一行行,一页页,誊抄着的……竟是今生那些大诗人未曾创作出的“前世诗词”。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
是了。
这是他小时候偷偷写的。
上辈子当社畜的那几年,他曾痴迷过一阵古诗词,下苦功背诵抄录了不少。
转生后,三岁之前还记得许多。
当他发现这个世界的李白未曾写过《静夜思》,杜甫遗失了《月夜》,杜牧少了《金谷园》,辛弃疾名下不见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惋惜油然而生。
仿佛眼睁睁看着璀璨的星河,黯淡了数颗。
于是,他便悄悄将此世“不曾存在”的华章,一首首誊写下来。
无关名望,也并非为了充当文抄公。
——他太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若真冒名顶替,只怕稍被问及深意或典故,便会漏洞百出,徒增笑柄。
他只是单纯地,不忍见这些瑰宝蒙尘。
想着或许有一天,能让它们重见天日,不负前世先贤的妙手文华。
只是后来不知为何,随着年岁增长,这念头竟渐渐淡了,笔记本也被深埋箱底,遗忘至今。
“怎么样?这些还要不要?”母亲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