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秋。世界在战争的阴影与经济的余震中艰难喘息,但一种更为古老、更为基础的恐惧,正悄然在现实的经纬之下蠕动。
开罗,埃及。一位天文学家在检查拍摄的星轨照片时,发现某一小片区域的星辰轨迹出现了无法用任何已知理论解释的微小偏移,仿佛空间本身在那瞬间微微皱缩。他将其归咎于镜片瑕疵。
伦敦,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夜间保安报告,一具公元前五世纪的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自行松散开,其下干枯的指骨以一种不可能的角度扭曲,握着一块不属于任何馆藏记录的、漆黑如深渊的碎石。次日检查时,一切恢复正常,监控录像只显示一片雪花。
秘鲁,安第斯山脉。一场短暂的地震后,当地向导发现印加古道的一段石阶变得如同橡胶般柔软,踩上去会泛起涟漪,数小时后才恢复坚硬。村民们低声谈论着“山神的噩梦”。
纽约,美国。艾德琳·温特沃斯从一场冰冷的噩梦中惊醒,汗水浸透了丝质睡衣。没有具体形象,只有一种无止境的下坠感,坠入一种没有光、没有声音、甚至没有温度的绝对虚无。她打开床头灯,手指下意识地抚摸锁骨下方。
那里,淡金色的圣甲虫疤痕正散发着一阵急促而尖锐的灼痛,痛楚深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的空洞感,仿佛疤痕之下不是一个愈合的伤口,而是一个即将裂开的、通往虚空的微小洞口。
她走到窗边,俯瞰黎明前的纽约。城市灯火依旧,但一种莫名的焦虑攫住了她。远处,东河上一艘货轮的汽笛声传来,却扭曲成了半声呜咽,戛然而止,仿佛被什么东西凭空掐断。
楼下书房,拉妮正静坐在无铁质的青铜灯盏旁,面前放着一碗清水。水面无风自动,不是泛起涟漪,而是不断浮现又碎裂着无法辨认的、扭曲的几何图案。她的眉头紧锁,指尖触碰水面,立刻感受到一种刺骨的“死寂”,与她所熟悉的水之生命力量截然相反。
“水流在‘生病’,”她对走进来的艾德琳说,声音低沉,“一种‘空无’正从最深的海沟弥散开来,污染水脉。这不是纳芙蒂蒂的力量,它更古老,更饥饿。”
查尔斯·洛克菲勒带着晨报和加密电报匆匆进来,脸色凝重。“不是个别现象。”他将资料摊在桌上。电报来自他的全球信息网络,汇总了近期各种无法解释的“小故障”:瑞士精密钟表集体快了三秒又恢复正常;巴西雨林中心地带瞬间降至冰点又回升;几位顶尖数学家同时报告短暂出现“无法思考”的认知空白。
“像是一件完美毛衣上散开的线头,”查尔斯形容道,指尖敲打着桌面,“看似微不足道,但预示着整个结构可能正在瓦解。”
就在这时,汤米·“鳗鱼”未经通报直接闯了进来,脸色煞白,呼吸急促,手里紧紧抓着一份皱巴巴的海事传真。
“老板,小姐,‘海妖号’有消息了。”
“海妖号”正是那艘在百慕大三角边缘发现青铜匣的渔船。
“它三天前返航,在楠塔基特岛附近被海岸警卫队发现。船完好无损,甚至咖啡还是温的。”汤米的声音发抖,“但是船上空无一人。没有船员,没有杰克船长,没有老汤姆。什么都没有,所有的船员都无影无踪。”
传真纸上是模糊的照片:空荡荡的渔船甲板,一件散落的油布雨衣,还有……在船长室的木地板上,刻着一个粗糙却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案——一个扭曲的、仿佛由触须和倒钩组成的符号,正中央嵌着一小块漆黑如夜的碎石,与伦敦博物馆报告里描述的如出一辙。
艾德琳胸口的疤痕再次剧烈刺痛,那冰冷的虚无感愈发清晰。
拉妮猛地看向水碗,碗中的水正在自行变黑,如同被墨汁污染,那些扭曲的几何图案疯狂闪烁,最终凝结成一个与地板上符号一模一样的图案。
“它不是在寻找。”拉妮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真正的惊惧,“它是在‘标记’。它在告诉我们,它来了。”
窗外,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城市。但光芒似乎无法完全驱散某种无形的东西。一种低语,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钻进脑海深处,细微却无法忽视——那是虚无的低语,是秩序崩解前最初、最微弱的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