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寻境西,菱洲。
几轮日月流转,又值仲秋收获的季节,菱洲前两日自北而南地开始了一年一度热火朝天的主收静心菱活动。
为此岑家特意把主支分支包括外门在内,所有没在闭关的筑基及以下修士通通驱赶出来,一人给派发了一个“帮助菱洲百姓秋收”的任务。
上至家主亲女岑煦,下至去年才刚刚加入岑家的外门修士,人人无一例外地抄起自己的法器,挽起自己的裤腿,就这么站进了菱洲百姓们家门口的水田里。
——菱洲是个奇妙的地方。
这里水土肥沃、气候温和、灵气充沛,是个种植灵植灵材的绝佳宝地。
但这里又靠近魔域,再往南多飞上一个时辰就能坐到一群邪修的中间跟他们把酒言欢,是境西七洲中唯一毗邻魔域的两洲之一,虽有天险阻挡魔潮,魔气也始终隐隐约约地侵蚀着这里。
但即使如此,勤劳勇敢的菱洲百姓们依然不会放弃“种田”这个大多数普通凡人在修真界的终身事业。
“仙师,就还剩最后一块地没收了!”
挽着发髻戴着头巾的中年农妇就猫在几十步之外的大石之后,从侧边伸长脖颈,遥遥关切着田间地头的秋收情况,手里还拎了壶特意打好的灵泉,预备待会儿殷勤给干完活的两位仙师小姑娘送过去。
仙师指的是岑家派来帮她们秋收的修士,每年都会有。
这些修士大多看起来年纪尚小,目光清澈,下田干活的姿势生涩又笨拙。但再生涩再笨拙也没关系,她们会仙术,那么一切不会干活的问题都能在神奇的仙术面前迎刃而解。
站在大娘家水田中的岑渔闻言缓缓舒了口气,她看一眼在田边空地上已经垒得如同座小丘的静心菱,再看一眼最后一亩等待她们收割的水田。
“最后一亩了。”岑渔咬牙切齿。
她才刚修炼至炼气七层,今年第一次跟随族姐出来完成这个一年一度的固定秋收任务。
族姐已经筑基,比她稳重得多,秋收的经验比她丰富得多,所以语气也比她沉重得多:“这才第一户,这个村还有八家在等着呢。”
岑渔:“……”
修士数量远低于凡人数量,就是这个下场。
尤其在菱洲这片奇妙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百姓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找到了最适合这片土地的神奇农作物——静心菱。
作为一种灵植,静心菱的优点是所含灵气浓郁且有静心养神之效,是大多数静心类丹药的重要主材。
而且养起来也相对简单,没有什么灵气、养料方面的特殊要求,只要肯花时间照料,就算是没有灵力不会法术的凡人也能种植。
更为重要的优点是,在魔气与灵气的某种对冲之下,种植静心菱的淤泥中还能伴随凝结出能够温养神魂的温灵石。
近些年出现神魂问题的修士越来越多,整个三寻境大部分世家宗门中使用的温灵石,大部分都来自于从菱洲飞出的灵舟。
但静心菱的缺点同样是因为魔气与灵气的某种对冲,导致它们的状态并不稳定。
在成熟被收获的时候,一片水田中的静心菱有相当概率会异变成为具有极强攻击性的乱心菱,连带它们伴生的温灵石也会成为一块凝结魔气的废料。
这便导致了静心菱的收割只能由修士来完成,凡人无法承担哪怕一次轻度异变的代价。
好在这些乱心菱虽然攻击性强,但实力一般,炼气七层的修士就能应对。
故而每年秋收之际,岑家都会派出修士深入农田,菱洲百姓世世代代之下也早已熟悉了每年都有修士来帮她们干活的情况。
“……”
“……”
族姐拍拍岑渔的肩膀,往她身上套了个黄级的防御法阵,拿出已经干了五六年农活的沧桑语气道:“别看了,快干吧。”
是这样的,她们菱洲本土修士是这样的。
每个人走出去,身上都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淳朴的踏实的可靠的老农气息,与岑家主流的土系灵根和土系功法都相得益彰。
于是岑渔双手并指掐出几个水刃,呼呼作响地上下翻飞式挖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