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巴城的土坯房墙上,拉卡政府军的旗帜取代了南苏丹武装的旧标识。
短短三天时间,拉卡政府军的防御工事已沿着白尼罗河沿岸铺开。
沙袋堆成的掩体在正午阳光下泛着灰黄,士兵们正将重机枪架在屋顶,枪管对准河面——那里是北逃残余武装可能偷渡的路线。
无人机的嗡鸣掠过城市上空,每架机身都喷涂着醒目的红色编号,它们掠过城市的废墟,将实时画面传回临时指挥部。
向北清剿的行动在第五天启动,拉卡部队分作三股:主力沿白尼罗河公路推进,另一支轻装分队钻进加扎勒河州的灌木丛,凭借当地向导提供的情报,捣毁了藏匿在棕榈林里的弹药囤积点。
最精锐的突击队则搭乘直升机,直扑北部边境的难民营——那里盘踞着南苏丹武装的残部。
清剿进行得比预想更快,仅一周时间,拉卡就控制了朱巴以北150公里的所有关键渡口,被俘的南苏丹士兵坐在公路边,手里攥着没来得及丢弃的步枪,眼神里满是溃败后的茫然。
……
在巴黎,一场没有公开议程的会议正在塞纳河畔的写字楼里举行。
长桌两端,政府代表与能源、矿业财团的高管相对而坐,投影幕布上显示着东非地图——拉卡控制区被用红色虚线标出,从朱巴延伸至白尼罗河上游,恰好覆盖了巴黎方面长期关注的铀矿与石油勘探区域。
“他们在朱巴的动作太快了。”
华盛顿财团代表手指敲着桌面,语气里带着焦虑,“我们在中非的项目刚有眉目,拉卡的影响力就顺着尼罗河往北扩,再这样下去,传统的合作渠道会被切断。”
政府代表沉默片刻,推过来一份文件:“只能联合盟友,先从情报共享开始,再考虑后续的装备支持——至少不能让拉卡轻易染指我们在西非的现有利益。”
没人主动提起中非的往事,但那份焦虑早已弥漫在会议室里。
2013年中非内战爆发时,巴黎方面向当地派遣数千士兵发起“红蝴蝶”行动,最初计划用三个月稳定局势,最后却拖了近三年。
巴黎的士兵们在班吉的街巷里与武装分子周旋,补给线多次被切断,甚至出现过整支巡逻队被困在沙漠里的窘境。
那场行动最终没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让巴黎在非洲的形象受损——而如今拉卡闪击朱巴的利落,恰好与当年法军的困境形成刺眼对比。
同样是在非洲腹地,拉卡用三十个小时拿下重镇,而法军曾在同一个区域陷入长期围剿的泥潭。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天色已暗。
政府代表将一份合作草案递给财团高管,封面上印着“东非协调机制”的字样,里面列明了联合应对拉卡的具体措施:财团负责提供资金,支持西非国家的军队现代化;政府则协调情报网络,及时通报拉卡在东非的军事动向。
没人明说“对抗”二字,但彼此都清楚,这是巴黎方面在拉卡政府逐渐在东非站稳脚跟后,不得不做出的应对。
毕竟,中非与西非是其在非洲传统势力范围的核心,尤其是中非,各方武装混战的局面本就脆弱,若再让拉卡的影响力渗透进来,多年的布局可能会彻底动摇。
而拉卡方面似乎并未在意巴黎的动作。
朱巴城内,工兵正在修复被战火损毁的铁路,推土机推平废墟,准备重建货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