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后点了点头,继续翻阅起后面的内容继续阅读。
这一份报刊,原本看着是几个小家伙外加徐妙锦一块制作出来,也就打算图一乐看看,当做打发时间的工具。
没想到,时间快速流逝,已经过去大半个小时了。
可朱棣像是忘记了最开始的目的,反而看着沉浸其中。
直到朱瞻基打了一个哈欠,咳嗽了一声,朱棣这才从看报纸中抽出神来。
他有些意犹未尽,开口道:
“怪不得最近总听说你们几个小家伙聚在一起,原来是把时间花在了这份报刊上。”
“只不过,这是你们自己的主意,还是背后有人指点?”
话落,朱瞻基立马笑着回道:
“回禀皇爷爷,这些都是老师说给姨奶听,然后姨奶将我们兄弟几人召到府上商议,最终才制作出来了第一期报刊。”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一副了然的样子。
怪不得,看到永乐月刊的创意上,总感觉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时脑海中下意识的就浮现出来了陈兄弟的身影。
现在看来,自己的感觉没错。
还真的是陈兄弟。
但是这么吸引人的东西是陈兄弟在背后做推手的话,那么一切都合理了。
毕竟陈兄弟这种妖孽一般的存在,做出一个让自己情不自禁深陷半个多小时的报刊,也很正常。
随后,在朱棣的询问下,朱瞻基一五一十的将创办永乐报刊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
等听完了事情的经过,朱棣脸上的虽然依旧平静,毕竟自家大孙在跟前,不能显得跟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但心中却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重新将这一份报刊拿起来翻阅。
这才发现了报刊各个板块安排的巧妙。
诗文歌赋、娱乐八卦、时髦服饰、国事分析等等板块。
但在朱棣看来,板块看似很多,可是只有一个国事分析板块才是他最为看中的。
以往朝廷颁布的一些重大内容,总会张贴在专门的告示栏上。
但是百姓大多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朝廷也不能那么细致的在下面写上说明。毕竟,这种官方通报,往往追求简洁、明了、直观的传递朝廷的想法。
就像是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一样。
这种事情,若是解释起来,对于不懂的人来说,有可能形成更大的误解。
所以干脆对于朝廷的重大决策,只做一个通报内容。
古今莫不如此。
可是在这份永乐报刊诞生之后这种情况绝对会因此受到改变。毕竟,这一份报刊上面刊登的内容,虽然没有那么的下流,但是也绝对算不上官方。
也就是说只是一份流通于民间的报刊。
那么在报刊上的军事板块,讲解国策,就可以供人们自行理解。有时候对于朝廷做出的重大国策,由朝廷讲解和民间讲解,二者的含义完全不同。
甚至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而现在这个问题被很好的解决了。
这样一来,以后朝廷提出的重大决策,也能够被民间更好的理解与执行。
厉害啊!
在解决令自己头疼难题这方面,还得是你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