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名人的传说 > 第282章 沮授(第2页)

第282章 沮授(第2页)

此后数年,袁绍按照沮授的计策行事,先是击败了冀州境内的叛军,又与公孙瓒展开激战,而沮授则始终陪伴在他身边,运筹帷幄,立下了汗马功劳。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率领三万精锐进攻冀州,驻军在界桥(今河北威县)。

袁绍亲自率军迎敌,却在开战前犯了一个错误——他想让自己的亲信麴义统领前锋,可麴义虽勇猛,却不懂兵法,沮授连忙劝谏:“公孙瓒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冲击力极强,前锋必须由懂阵法的将领统领。麴义将军虽勇,却不善应变,若让他当先锋,恐会失利。不如让张合将军统领前锋,张合将军精通兵法,能应对公孙瓒的骑兵。”

袁绍却不以为然:“麴义跟着我多年,忠心耿耿,我信得过他。”

沮授还想再劝,袁绍却已经下了命令。

结果开战当天,麴义果然中了公孙瓒的埋伏,前锋部队损失惨重。

袁绍见状,吓得想撤军,沮授却拉住他:“明公莫慌!公孙瓒虽胜了前锋,却也伤亡不小,而且他的军队深入我境,粮草不足。我们只需坚守营寨,再派一支奇兵绕到公孙瓒后方,截断他的粮道,不出十日,公孙瓒必退!”

袁绍采纳了沮授的计策,派张合率领五千骑兵,连夜绕到公孙瓒的后方,烧毁了他的粮草营寨。

公孙瓒得知粮草被烧,果然军心大乱,袁绍趁机率军出击,大败公孙瓒,斩杀了公孙瓒的大将严纲,缴获了无数军械。

经此一役,袁绍更加信任沮授,甚至把自己的印信都交给沮授,让他全权处理军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回洛阳,身边无兵无粮,处境艰难。

沮授得知后,立刻去找袁绍:“明公!如今汉献帝在洛阳,处境危急。我们若能派兵去洛阳,把汉献帝迎到冀州,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天下诸侯都会听从我们的号令,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这是沮授一生中最重要的计策之一,可袁绍却犹豫了。

他的谋士郭图、淳于琼等人劝道:“汉献帝就是个傀儡,迎他来冀州,反而会束缚明公的手脚。而且洛阳离冀州甚远,派兵去迎,会耗费大量粮草,得不偿失。”

袁绍本就对汉献帝没什么敬畏之心,听了郭图等人的话,便拒绝了沮授的提议。

沮授急得直跺脚:“明公!这是天赐的良机啊!若我们不迎天子,曹操一定会去迎!到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袁绍却摆了摆手:“我已经决定了,先生不必再劝。”

沮授走出大帐,看着远处的天空,心里满是担忧——他知道,袁绍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一定会后悔。

果然,不久后曹操就率军进驻洛阳,把汉献帝迎到了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得知后,才后悔不已,想派人去许都把汉献帝抢回来,可沮授却摇了摇头:“如今曹操已经掌控了天子,我们再去抢,就是‘攻伐天子’,会被天下人指责。只能先按原计划,尽快统一河北,再与曹操抗衡。”

袁绍无奈,只能听从沮授的建议,加快了讨伐公孙瓒的步伐。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终于击败公孙瓒,统一了河北四州,拥有了数十万大军,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

他看着自己的势力,野心愈发膨胀,决定率军南下,讨伐曹操,夺取许都,取代汉献帝。

战前,袁绍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沮授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计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士气正盛,而且他的军队虽少,却精锐善战。我们不宜急于决战,应该采取‘持久战’的策略——派一支军队驻守黎阳,牵制曹操的主力;再派另一支军队,分兵袭扰曹操的边境,掠夺他的粮草;同时,我们在河北发展生产,积蓄实力。不出三年,曹操必因粮草耗尽而败,到时候我们再趁机南下,必能一举灭曹。”

可袁绍的谋士郭图、审配等人却反对:“我们有数十万大军,曹操只有几万兵力,实力悬殊。若我们畏缩不前,会被天下人笑话。不如举倾国之兵,与曹操决战于官渡,一战定乾坤!”

袁绍本就骄傲自大,听了郭图等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采纳“速战”的策略。

沮授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他跪在袁绍面前:“明公!曹操不是公孙瓒,他精通兵法,诡计多端。我们若贸然决战,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啊!请明公三思!”

袁绍却脸色一沉:“先生怎么变得如此胆小?我有数十万大军,难道还怕曹操不成?”

说完,他拂袖而去,还撤了沮授的部分兵权,把他的军队分给了郭图和淳于琼。

沮授回到自己的营寨,看着手下的士兵,心里满是悲凉。

他知道,袁绍的决定是错误的,可他作为臣子,却无力改变。

他的儿子沮鹄劝他:“父亲,袁绍不听您的计策,此战必败。我们不如趁早离开袁绍,另投明主?”

沮授却摇了摇头:“我既然投了袁绍,就该尽忠到底。就算战死,也不能背叛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