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纯净毫无杂质,就像冬日刮过三天三夜大风之后突然晴朗,一丝云彩也无的天空,看见便让人有一种想要融化在那里面一般!
读书人在微微愣神之后连忙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仔细打量起这个孩子。
说也奇怪,原本长相平平无奇的婴孩,睁开眼睛之后竟给人一种判若两人的感觉,与闭着眼睛时完全不同。
而婴孩在看到读书人瞧向自己后,也用那净净的眼睛一眨不眨的回盯着他,脸上也开始渐渐有了表情,看着就像是一个笑容?
清苦孤寂将近一生,读书人早已经忘记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之所以要把孩子抱回来,单纯只是因为他还有救弱的人类本性而已。
而此刻突然有一个小小的人儿完全依靠着自己,一念之间即是善恶之分。直到这时,感受着心中复杂情绪的读书人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世事洞明皆学问,很多事情不是单单靠着几本圣人言便可以体会领悟得到的!
独孤大半生,在这将近知天命的年纪,上天却突然安排这个孩子来到身边,又有谁知道这不是上天暗喻?
至于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的那些离奇事情,读书人在看到婴孩的眼睛和那个疑似的笑容之后就早已不以为意,一切只看天意吧!
躲避到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那些无谓的人和事,现在看来确实是应该做出改变了。
读书人不仅相信命运,还相信缘分,估计这也是他虽然长读圣人书,但却始终不能知之的缘由,此时的读书人相信这孩子就是自己的缘,至于他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说不得最终还是要看天命了。
只是若想要顾全自己的这个缘法,单靠在这个荒凉的破道观里肯定是不行的,单薄贫瘠的土地,想要养活自己已是艰难,加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更是满足不了最基本的需求。
读书人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早就已经成年,而这个孩子太小了,根本离不开人,需要时刻关注,但是如果要分心照顾他的话,有很大可能两个人到最后饥寒交迫的死在这座破道观里。
更何况读书人虽然将圣人言读了何止千百遍,却依旧不知该怎样将婴孩平安养大,这不是单靠自己凑合和胡乱摸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世事无常,在早上刚起身时,读书人从来没想过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也没有想过仅仅是经历了一场大雾之后,竟然就这样轻易地改变自己坚持了这么久的信念想法
。
更没有想过,仅仅只是一个不会说话,甚至不会做出什么动作的小小婴孩,会让命运的齿轮发生这么大的偏转,以至于让自己以后的日子都像是白天的那一场雾气一般,变得开始捉摸不定起来。
不过读书人并不是一个遇事不决的人,不然他在十几年前也不会毅然决然的放弃原先的生活,来到这荒山隐居。
理清了思绪的读书人并没有怎么犹豫,看到婴孩再次沉沉睡去,很快便下定了决心。
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整片山林,道观,早已经成为了读书人的一部分,不管任何人想要下定决心离开都不会容易。
其实倒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或者价值连城的东西,只是对于未知的改变总有一些天然的抗拒,这是人类的共性,也是通病。
但读书人却不同,他好像从小到大都是那种将万物视若无物的性格,父母在世时还好点儿,有亲情羁绊着,自从父母去世之后,这个世界上便再也没有任何让他牵绊的事物,除了他带过来的那些书,其余的东西无不可以舍弃。
当然,现在除了那些书之外,还要加上这个刚被读书人起名叫做陈雾的孩子。
在给孩子起名这件事情上,读书人并没有太过于纠结,甚至用在想自己原本的姓名时间都要比给孩子起名时间更长一些,毕竟时间太久了,自己也不需要每天叫自己名字。
在读书人看来,名字只是别人对自己的一个称呼,如果不是决心要离开这里,有没有名字本就是很无所谓的事情,在这深山老林里面,也极少能遇见使用名字的时候。
已经下定了决心,便余事再无牵挂,简单吃了晚饭之后,收拾床铺准备睡觉。
在睡觉这方面,读书人又浪费了一点时间,接着就自然而然的将婴孩抱在了自己的怀里,床铺本就破烂,也容不下两人对头睡觉,更何况抱着还可以互相取暖,毕竟两人现在只能盖一角被子,另外一角现在依旧还是湿的,只是并不难闻。
这一晚上读书人很久才睡着,虽然身体依旧困乏,但是耳边时刻响起的微弱呼吸声却让冷清惯了的读书人不是太适应。
一直到读书人对着婴孩口诵圣人言到口干舌燥,这才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了一丝睡意,而那婴孩也奇怪,在读书人这陌生人的怀里,竟然一晚上都没有怎么闹腾,睡的极为安稳。
依照惯例,天蒙蒙亮时,读书人便早早起来,看到婴孩气色更好了一些,更是放下心来,简单收拾了一下,将自己的那几本书细心的包裹起来,给孩子喂食之后,包好放在胸前,带上仅有的一点干粮,辨明方向,朝山下行去,一直没有再回头。
从此之后,山间少了一个无用的读书人,世间多了一对流浪的爷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