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置百姓前,道路房屋这两项,是必须确保到位才能安置百姓过去。同样镇一级的民政机构,也必须提前布置到位,确保百姓迁移后能确保吃住不成问题。
这样优厚的移民方针政策,让在东北行商的晋商们。也将这些消息扩散出去,顺带连安徽、山东也开始出现了百姓迁移东北的热潮。
看着治下的村庄,很多出现人少田地荒废的情况。各地的官员自然苦不堪言。可面对这种情况,清廷同样无能为力。这年头,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深入人心。
就算有些不舍故土的百姓,在陆续看到前往东北定居的百姓,一年之后回乡省亲时,一改逃荒时的景象。这些百姓都知道,去东北便能活命的道理。
如今铁路修到了朝阳。甚至在盛京的支线铁路计划中,还有一条会直通修建到山海关外。清廷终于感受到了威胁。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跟东北军好好谈谈。
历史上由袁世凯主持训练的北洋六镇,因为刘兴华的横空出世,这位依靠北洋新军,最终在民国展露枭雄本色的袁大头,如今统领北洋十镇新军。
这些新军,都是袁世凯聘请德意志的军官,下过苦力操练出来的新式陆军。在面对京师周边各省出现的大批移民情况,清廷最终下达了禁迁令。
在下达这个禁迁令的同时,袁世凯训练的十镇新军,其中有六镇陈兵于跟东北军接壤的区域。他们的到来,连同前往东北行商的商人都无法进入东北。
看到这种情况,刘兴华也知道,清廷看来是打算彰显一下实力,让东北军取消迁移百姓的动作。可这对刘兴华而言,正好多了一个抢地盘的借口。
望着齐聚一团的六位军长,刘兴华跟身边的副官道:“仁怀,正式发布通电,警告清廷即刻撤走驻扎东北边境的北洋新军,恢复商民进出通道。
如若不然,东北军三日后正式出兵。另外给北洋大臣袁世凯发电,新军训练不易,同室操戈只会让各国取笑,让他三思而后行。大战一起,就别怪我东北下狠手了。”
‘是,大帅!’
记录好刘兴华的命令,许仁怀很快就走出了会议室。而这个时候,齐聚一堂的东北军中将们,却显得有些激动的道:“大帅,这次我们干脆直接打到京师去吧?”
听着资历最浅的第六军军长马双枪,那一脸激动的样子。刘兴华笑骂道:“打下京师容易,只要把你第六军调出来,配合山娃的猎豹师肯定能行。
那我问你,打下京师之后应该怎么办呢?清廷的皇帝,是杀还是不杀呢?要是没了清廷,东南各省乱了,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继续打,直到收复统一吗?”
面对刘兴华的询问,马双枪吭哧半天道:“打下京师,大帅称帝不就可以吗?反正没了清廷,谁还会是我们的对手呢?东南那些清军,一样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是第一次有人,直言让刘兴华称帝。看着其它几个军长,似乎都有所期待的眼神。刘兴华终于认真的道:“凤翔,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对于刘兴华的询问,身为东北军的参谋长,凤翔只能道:“全凭大帅做主!”
皇帝梦,对于习惯了跪拜跟皇帝的人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梦想。如果刘兴华能够称帝,他们这些人都将成为封彊大吏,福荫子孙的开国功臣啊!
有资格担任东北军六个军军长的将领,无疑都是刘兴华手下嫡系的将领。在这些将领面前,刘兴华觉得要好好跟他们谈一下,未来国家的执政制度了。
‘二葛子,你觉得我怎么样?能当皇帝吗?’
看着刘兴华询问,已经有一个孩子的葛依乎,很直接的道:“当然能,大帅当皇帝,也是众望所归。至少在东三省,你当皇帝绝对没人反对。”
‘那我将来的儿子能当皇帝?’
抛出这样一个假设,众人都愣了一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见众人愣住了,刘兴华才道:“就算我儿子是个好皇帝,那我儿子的儿子呢?他会是个好皇帝吗?再不济,我孙子的儿子呢?他会是个好皇帝吗?”
这有点绕口令的话,将众人说的都有些懵懂。反倒是第二军的军长秦林直接道:“大帅,你的意思是,你不想称帝吗?”
‘我知道,这段时间军中跟民间,都有人劝我自封东北王。我能成为王爷的话,你们好歹也能捞个爵位福荫子孙。可这样,我们跟清廷又有何区别呢?
虽然我不太喜欢洋人们吹捧的民主制度,但封建制度同样不适合民心开始思变的华夏。君主**已经不适合时代的潮流,民主共和才是大趋势,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潮流。
只有百姓明白,这国不是一家之国,而是天下人之国,百姓才会真正体会到,翻身做主人的感觉。难道你们还希望将来,动不动给人磕头下跪吗?’
这话说出来之后,依兴阿却有些皱眉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