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会议桌的一侧,是以孟远为首的远新核心层,赵建国、马小军、苏教授……一张张东方面孔,沉静如水。
另一侧,则是以德国tv认证机构专家——克劳斯为首的欧洲标准委员会代表团,以及几位来自国家部委的领导。
今天,是决定未来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话语权”的日子。
“孟先生,我们非常钦佩远新在磷酸铁锂技术上的成就。”
克劳斯推了推金丝眼镜,德语翻译紧随其后,他的彬彬有礼,但骨子里的傲慢藏都藏不住。
“但是,标准制定是一件极其严谨的事。欧洲现行的危险等级标准,历经多年验证,是全球公认的权威。”
“我们不建议为某一种技术,轻易地另起炉灶。”
话音落下,部委的王司长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目光投向了孟远。
潜台词很明显:欧洲人不同意,想把你们的标准,收编成他们体系下的一个补充条款。
想当制定规则的人?没门。
远新的高管们脸色微变,马小军的手指在桌下轻轻敲击,显然是动了火气。
孟远却笑了。
老小子,上来就想抢方向盘?可惜啊,这车现在姓孟。
他表面上,憨厚点头:“克劳斯先生说得对,标准的严谨性是第一位的。”
孟远不急着反驳,反而像是闲聊般,看向身边的苏教授:
“苏老,我记得去年法国的一辆电动车,在挪威做低温充电测试的时候,出了点小意外?”
苏教授心领神会,扶了扶眼镜,平静地说道:
“是的,董事长。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下,使用1。5c倍率充电,电池组出现不可逆的锂析出,导致热失控,整车烧毁。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克劳斯的笑容僵在脸上,眼角抽搐了一下。
这件事被厂商和他们机构联手压了下去,对外宣称是“充电桩故障”,他是知情人之一!
孟远是怎么知道的?还知道得这么清楚?
“那起事故……”克劳斯试图解释,“只是一个极端环境下的个例……”
“不,那不是个例。”
孟远笑容不变,打了个响指。
“小马,把我们‘极寒实验室’过去半年的测试报告,发给克劳斯先生和王司长一份。”
背后巨大的电子屏幕瞬间亮起。
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个触目惊心的视频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