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日本人低15%成本,不是因为我便宜,而是因为我从锂矿回收、到材料提纯、再到电芯制造,拥有一整套产业链。”
“我的成本,由我自己定义。这,就是我最大的信誉!”
他停顿了一下,最后抛出了王炸。
“各位,你们的选择很简单。”
“是买一个昂贵过时的充电宝,还是为澳大利亚,安装一颗能与时俱进的未来芯?”
全场死寂。
克劳斯·施密特的脸,由红转白,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引以为傲的“经验论”,在孟远“未来论”的降维打击下,显得如此苍白。
韩国团队的负责人,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场仗,已经输了。
澳大利亚能源部长格林,缓缓站起身,对着孟远的方向,用力地鼓起了掌。
掌声,从他一个人,瞬间蔓延至整个会场。
半小时后,中标结果毫无悬念地公布。
走出会议室,刘振华兴奋地一巴掌拍在孟远肩上:
“孟总,你真牛!你最后那番话,简直是把他们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太他么解气了!”
孟远只是淡淡一笑,仰头看着南半球湛蓝的天空。
拿下项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面对复杂的工会、环保……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返回酒店的路上,孟远的私人手机不停的震动。
祝贺的短信、邮件、未接来电,从世界各地涌来,几乎要挤爆屏幕。
他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眼中早已没了兴奋。
回到房间,他没有理会那些庆贺信息,而是点开了一封来自助理小王的、标记为“低风险-已处理”的内部邮件。
邮件标题是:关于德国分公司,3生产线非计划停机3分钟的事故报告。
内容很简单:一个进口传感器失灵,本地工程师在两小时内更换备件,解决了问题,未造成交付延误。
一份在任何人看来都平平无奇、甚至可以忽略的报告。
孟远却盯着“3分钟”这个数字,看了整整一分钟。
他眼前浮现出的,不是澳洲的蓝天,而是雪夜里冰冷的德国工厂,是众特集团那张苛刻的索赔清单,是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眼睛。
一个微不足道的传感器,就像远新这辆高速狂奔的全球战车上,一颗松动的螺丝。
今天松了一颗,明天呢?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