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二位不信,孤自可率本部人马返回豫州。”
曹操可不惯着这二人。曹操所信奉的从来都不是“你误会我,我需要极力去以证清白”,而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当初与韩馥闲聊之时,曹操曾问“为何外人总传君素性诓怯,却从未见君以自证?”,韩馥白了一眼曹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我自当如何,何需在意他人口舌?再者,口舌自在他人身上,何控?”
韩馥乃颍川世家尚且不在意这些,曹操阉宦之后,更是将这句话奉为至理。
故此,后面以“摸金校尉”或“好人妻”等,曹操听之也只哈哈一笑,再不放在心上。
回到现在,袁绍、刘备若是咄咄相逼,曹操正好找到由头正大光明的返回豫州。
一则,与韩馥一战,曹操看到了三家与韩馥之间巨大的差距,宛若鸿沟,若三家齐心,或许有一战之力,但都是一方诸侯,谁又能够真正的不顾利益、心无旁骛?
二则,逄纪的消失,让曹操心有警戒。别看袁绍在面对韩馥时屡战屡败,仿佛是个棒槌一般,但论自身能力,袁绍并不是真的一文不值,要不又怎能成为袁家,甚至是世家的代言人。真当这个时代,世家所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是常人可无视的?
十年寒窗如何斗得过三代经营,在任何时空都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
即便是原历史时空的昭烈帝刘备,被戏言乃是织席贩履之辈,是“干碎三代经营”的典范?哥们儿,一个不算冷的知识,甭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是真是假,但在发迹初,一个中山靖王之后就让他收获了关羽、张飞两位绝世猛将,而其彻底起飞也是在“皇叔”名号得到官方认可之后。再者,刘备跟普通寒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他的老师是卢植,他的师兄,是公孙瓒。
一个汉末三杰,一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这么来看,刘备还算是以“十年寒窗干碎三代经营”吗?
历史上真正能够打破这个硬道理的无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如刘邦之于项羽,如朱元璋之于元末所有人,当然,还有直接让“五姓七望”绝望的黄巢。
那有人说,韩馥算是例外吗?
先不说韩馥本身就是颍川的氏族,荀攸、荀谌、戏忠、郭嘉哪个不是颍川的代表?
尤其是荀谌,又是汉末第一交际花……
曹操的志向从来都不是问鼎天下——当然,能够问鼎最好,而是天下安定。就像曾经是做大汉的“征西将军”,将匈奴、羌、氐、西域三十六国通通打趴下,就像现在刘协驾崩,汉室飘零,天下四分五裂,这才有了曹操称王以正豫州的举动。
与袁绍、刘备结盟共抗韩馥,也只是想尝试一下,与韩馥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还有老曹对韩馥是真的不服,都是一起从酸枣会盟走出来的,凭什么韩馥就一路风生水起,坐拥近五州之地,换到老曹自己身上,磕磕绊绊了半生,才捞着豫州一席之地。
还有每一次看到韩馥麾下的谋臣武将,老曹总觉得那些应该是属于自己的。
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骑赤兔。
“孟德兄,何苦意气用事!”
刘备开始发动老好人的性格,抓住曹操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