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春的眼神柔和了一些:“快坐,快坐。妞妞,给两位哥哥姐姐倒水去。”
那个叫妞妞的小姑娘放下药碗,怯生生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提着一个暖水瓶出去了。
“奶奶,您别客气。”
陆远拉着陈小苗在另一条长凳上坐下,保持一个礼貌的距离:“我们就是想听您再亲口讲讲您父亲的事情。
电视上时间短,很多细节都说不清楚。”
一提起自己的父亲,周燕春原本浑浊的眼神里,仿佛重新燃起了光。
“我爹啊……”
她陷在躺椅里,声音悠远:“我都没见过他,他走的时候我还在娘胎里,可我娘从不怨他,说他是铁铮铮的汉子,是英雄……”
老人的叙述和电视上大同小异,绕不开颠沛流离,家国情怀。
她讲得很慢,很多地方会重复,但情感是真挚的。
陆远耐心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她回忆更多细节。
而陈小苗,从头到尾都低着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一尊安静的雕塑。
可她攥紧的指节,和微微颤抖的肩膀,都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黄伟在一旁抽着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看一眼桌上的礼品,又时不时瞥一眼陆远,眼神里充满了算计。
“……俺娘就靠着这几封信,念想了一辈子。”
周燕春说着,示意旁边的孙女妞妞:“妞妞,去,把你太姥爷的信拿来,给哥哥姐姐看看。”
妞妞应了一声,从里屋捧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木盒子。
盒子打开,里面是几封已经泛黄发脆的信纸。
当那些熟悉的字迹出现在眼前时,陈小苗的身体猛地一僵。
陆远察觉到了她的异样,轻轻握住了她冰凉的手,用自己的体温安抚着姑娘。
周燕春拿起最上面的一封,小心翼翼地展开,递给陆远。
青妹如晤:
昨日刚抵湘鄂边界,部队便开拔,一日急行六十里,人困马乏。今夜宿于一破庙,同袍皆鼾声如雷,我独不能眠,念及你与家中,故点灯写此信。
前日军中发饷,虽微薄,已托驿站汇去,料想可贴补家用。
月前得岳父大人来信,知你已分娩,竟是个女儿,我心甚喜。闻你心中不安,实属多虑。如今时代不同,生女亦是福气。
我周振声漂泊半生,又遁入道门,如今能得此血脉,已是老天厚赐。女儿甚好,贴心知意,望你善自将养,勿以俗念为累。
家中诸事,辛苦你了。
零碎账目、母亲汤药,皆需你劳心。我于此间,除一身力气,别无长物,唯有一句“谢谢”。
队伍又将开拔,听闻要去湘北方向,路途遥远,你不必回信,因我收不到。待战事稍歇,我必再写信归来。
夫振声
匆匆于腊月廿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