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必会发挥优势夺得先机展开快攻,应该先回避开,然后利用其攻势衔接的空隙,凭著较长的攻击距离反扑取胜。
两人都摆出战斗姿态,多尼尔引剑向后蓄势,奥斯维德将镰刀一侧握一高举。
当雪地响起低沉而轻微的声音时,有道银光如闪电般自右侧袭来,多尼尔后退闪避。
薄利的镰刃虽然挥动起来十分快速,最可怕的却是弯曲刀身造成的错觉误判。
因为最外侧的刀尖是在较后的位置,所以看起来比实际长度短,习惯面对直刃兵器的一般剑士往往会在以为自己避开攻击的瞬间中刀。
奥斯维德出手极快,但银光划出的弧线仍仅及敌人身前半尺处。
可是多尼尔没有停下退势,他晓得因为还有一柄镰刀,对手跨步向前紧盯著,正面劈下的镰刀尖离他胸口不到三寸。
闪过两刀,待机已久的大剑才要反击,正想向前突刺,脚下却本能反应地继续后退。
因为那一刹那,多尼尔看清了奥斯维德的双眼,那是盯紧猎物的目光,完全没有攻击失手的迷惘焦燥。
如同过去经历的险境,敏锐的直觉再度救了他,从右而来的镰刀尖以毫厘之差掠过脸颊。
大剑举起封架的同时,奥斯维德也抽身退开,双方站定后,多尼尔面上出现条红线。
虽然没被镰刃划中,但刀尖的风压却割裂了皮肤,伤口因为冬寒收缩,血液也立刻凝为赤纹。
「天气还真是冷啊!」他吐著白气说。
不知是因为恐惧、紧张抑或兴奋,多尼尔此时觉得毛孔收缩,身体不住地微微颤抖。
刚才短短几步路,却是生死境地来回走上一遭。
连环三刀的杀著无功而还让奥斯维德有些动摇。
艺成之后的惟一败战给了自己很大教训。
当时因为慑于大剑师威名而想先试探对手的实力,不料才第一轮攻击后,人家就抓准距离反击刺中他手臂,连施展最得意的技法的机会都没有。
痛定思痛后得出对强敌开始就要全力以赴、不能留手的结论,所以对多尼尔一开始就用上最厉害的狠招。
虽然弯刃可以混淆敌人判断,但有经验的高明剑士往往一开始就有所提防。
前两击是先见到刀身,最外侧的镰尖随后才到,但第三击却是刀尖直接从视界的死角钻入,让人难以察觉。
和为防误伤只有内侧有刃的农具不同,奥斯维德的双镰两侧开刃,无论正逆方向都可杀敌伤人。
他原本认为若那时一开始就使出这手三连击,和布兰德雷之战的结果也许会不同。
可是现在多尼尔能闪过那致命的第三刀,已让奥斯维德不再那么有自信。
在那种态势下,补上第四刀也是徒劳,反倒会失去应变的馀力而给对方可趁之机,所以他立刻拉开距离以敌手反击。
多尼尔拉开双脚、放低架势,将剑锋重新指向自己。
(脚!)奥斯维德马上察觉大剑狙击的目标。
对手利用剑长的优势刺击,放低姿势后双镰攻击距离较短的缺点更加突显。
就算和对手同样放低姿势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硬撼大剑只是愚蠢的行为,所以他凭藉灵活的脚步来闪避攻击,让刺击全数落空。
但奥斯维德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如果没看走眼的话,多尼尔的剑是以比寻常钢铁沉重许多的白金铸成。
能如此灵活运用这么笨重的武器,他的力量实在惊人。
而且这些刺击只是诱饵,对手在等他沉不住气而想接近反击,那时大剑就会改戳刺为挑扫。
镰刃或许能砍中多尼尔,却未必能重创他,可是大剑的斩劈必定会了结自己性命。
若是分神疏忽,诱饵随时都会变成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