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西北王1918 午子 > 第8部分(第3页)

第8部分(第3页)

“那行,张掌柜,您忙着,想不到您今天赶车出城,得有好几年都没见过您赶车了。”王连长倒也记得清楚。

“哈哈,我就是干这个出身的,还能离了这个,回来请你喝酒!”

马车还没出城门楼子,吊桥就“咯吱咯吱”的放了下来。

“叔,您这时间拿捏的太好了,怎么这么巧。”司南感叹的说道。

“你也不看我是干什么的,没这点功夫还能赶大车。”说着一声“驾!”马车开始慢慢加。

出东门往东到灞桥,这段路是比较平整的土路,马车走在上面很舒服。

灞桥往北,路况差了起来,马车颠的厉害,张炳玉小心的驾驭着车子,时不时听见他喊一声“吁”

这会天已经大亮,这段时间许久没有露面的太阳今天也出现了,入目是一望无垠的雪景,偶尔化掉的雪地里,露出小的、大的、连片绿里带黄的冬小麦,也有早起沿着路边行走,挑着粪蒌拾粪的人,远处麦地里几个青壮年,正围着一口井用轱辘打水。

路上没有几个人,赶大车可是个学问,这段路真正繁忙要等到晌午饭之前一个来钟点的时候。

路上的坑坎,让马车让人听着渗牙的“咯吱”声越来越大

“张叔,您有没有想过给马车换上皮轱辘,就是洋汽车上的那种皮轱辘,要是换上皮轱辘,大车拉的也多,也不伤路、跑的也快还省马力,最舒服的是坐起来一点不颠。”司南有感而。

“洋汽车到见过,那个皮轱辘能按到咱这个车上?真有那么好?”张炳玉听了皮轱辘有那么多好处,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张炳玉见过详铁车,那种车不用马拉,下面有四个轱辘,不像是铁的,能跑的很快,跟个怪物似的“唔嗡”叫唤,他见过6督军从那种车上上来下去,后来听人说那叫皮轱辘。

“你呀,就是个土包子,这世上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皮轱辘咋就不能安到大车上。”

“真是,炳玉啊,你那大车厂子真要是能造成皮轱辘车,那就了,”王文和先是损了张炳玉一句,接着话锋一转,觉着皮轱辘车似乎是个很好的生意。

“可咱不会造皮轱辘啊,买的话现在咱的钱够么?开那个厂子得花不少钱吧?别忘了,咱还得买地皮、建厂子、买矿、雇人,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张炳玉回了一句。

又是钱!

“我这两天一直在琢磨,自打有了司南、还有文和你回来,我就觉着自己一直缺钱,以前就没这个事,活了几十岁,从来没觉着自己这么缺钱,唉!”

“驾!”

“哈哈哈哈”司南和王文和对望了一眼,两人都笑了,看来两人想的都一样。

过了半响,张炳玉在车辕上柠过身,拿下马鞭敲了敲司南的肩膀,司南抬头看见张炳玉憨厚又带着点期冀的脸。

“司南,那个那个皮轱辘车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一脸祈盼的探询着司南,似乎很怕听到司南否定的回答。

“真有那么好,张叔,我啥时候说过骗你的话?”司南回答。

“那乃个那能弄到皮轱辘,咱买上几个皮轱辘,先把咱这个车装上试试?”

司南心底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但又不能打击张炳玉的积极性。

只好从皮轱辘配套的轴承和车轴说起,另外还有刹车,总算是把皮轱辘车的事情说明白了,看着张炳玉听完有些丧气的脸。司南赶紧又把皮轱辘车的好处更详细的说了一遍,给有些凉的灶膛里又加了把柴。

然后从生意经的角度建议先不要急着给自己改,等有钱了,建个小点的机器厂,然后在搞个皮轱辘厂子,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到时连改带造,搞上好些皮轱辘车,那才叫赚钱。

你现在这样给自己一改装,别人看见了有钱建了厂子,到时候你还挣啥钱?

“嘿嘿,也对!不能让别人赚了咱的钱,文和?等明年铅笔厂子赚了钱,咱先弄个皮轱辘厂子,行不?”

“行,都听你的,保准你能使上皮轱辘车。”

高陵县城遥遥在望,高陵属陕西省关中道,面积不大,但土地平整肥沃,水利条件也不差,自汉代开始就是关中腹地的米粮大县。泾渭分明这个词就源于高陵,县城南5公里是泾渭河汇流之处。到了汛期,泾水相对为浊,而渭河相对为清;非汛期,泾水相对为清,而渭河相对为浊。

县内存有自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太多的文人武将、君主王侯的陵寝和祭祠、庙宇。

东城门外大车店,锅里沸着色如白乳、香气四溢的羊羔汤,边上的案板上煮好的羊肉看起来就有食欲。路上几个顶着“油膏碟子”头型的小孩在追打嬉闹。

大车停稳,伙计快步上前,牵过马车张罗着喂草喂料,四人一人要了一碗羊羔汤和二斤羊肉,一大碗店家自己腌制的酸菜,二斤白酒。司南拿出烙饼,一人分了一块,这个烙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