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慧婷的说法,大家此时都挺好奇的。听她开口,全都聚焦了过来。
被所有人注视着宋慧婷有点脸红红的,但还是鼓起了勇气道:“胡爷爷,你说会不会这些白鲳鱼,嗯……本来就是生活在这里呢?我的意思是说,它们并不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运过来养殖的……”
哎?对呀!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假如这些白鲳鱼并不是从南美洲运过来的,而是本地的鱼种,也就没必要太伤神了。毕竟去思考秦代把鱼从南美洲运过来的难度,绝对小于本地鱼的可能性。
“哎呀,我们这是有了思维盲点。只听胡专家说这种鱼产自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就全都去想它们是怎么从南美洲运到国内来的,却没想过这些鱼也有可能是本地的。”
党建华首先很认可宋慧婷的猜测,这条思路明显更适合当时的技术条件,也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反正他很难想象,秦代时候有人能把南美洲的鱼运到国内来。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总不能这些鱼都是飞过来的吧?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海运和陆运都不可能嘛!
其他人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却又不太敢相信,于是齐齐的转向了胡宗道。这种话题,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本地鱼?”胡宗道也是明显一怔,随即则苦笑道:“这个不可能。白鲳鱼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水温低于12度就会死亡。在我们国家里,哪有这样的生活条件呀?正是因为我国,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东亚的气候条件都不允许,这种鱼才生活在南美洲。”
“哦!”众人都点点头:对嘛,这才是正确的意见。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大家都应该学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吧?”
“这个中学里讲过的,人都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呵呵,我们先不说猿猴的事儿,就说进化论的核心思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胡宗道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声音中彷佛伴随着某种魔力吸引着大家:“什么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呢?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在说生物的生活环境。”
见众人若有所思,胡宗道才继续道:“每一种生物的出现、发展和灭亡,往往都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存发展,必须要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否则就只有亡族灭种。”
“不会吧?真有……有这么严重吗?”
当前年月里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已经传入国内,并受到重视,从中学的生物课程当中就开始讲起,甚至连唯物主义都离不开这个理论。
但是相关的研究,很多还局限在唯物主义的解释阐述当中,并没有拓展到整个生物圈。而且相关的宣传,还非常的有限。
真正了解到达尔文进化论具体知识和核心的人,在国内非常稀少。很多人提起达尔文的进化论,所知道就是猴子变成了人。除此以外,就不清楚了。
因而胡宗道的话给予了众人固有观念很强力的冲击,短时间内甚至无法消化完全。
而胡宗道只是静静的环视一周,和所有人的目光交汇过一次。就发现了大家的眼中,满满的都是迷茫和难以置信。
“没错儿,这就是事实。不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要么死,要么变。”
“变?什么意思呀?”
“就是变异。譬如我们所知道的恐龙,这是地球上史前年代的霸主。基本上整个地球,都是属于它们的生活空间。同时期的其余生物,都是在它们的生物链之下生存。但是随着地球上的环境变化,冰河期的来临,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恐龙族群就彻底的灭亡了。直到今天,我们唯有从化石当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