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那股子狼性,变得异常的清晰。
抗联的将领普遍胆子大,在战场上的决心也大,也敢于下决心。在战场上,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畏惧。上级一声令下,前边就算是刀山火海也从来不皱一下眉头。战场纪律之严格,甚至超过红军时期。
不仅老抗联出来的干部,就是后调到东北工作的那些关内干部,与之前在老根据地内的时候相比,身上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变的老总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些人居然是自己曾经熟悉的老部下。
如果说陈翰章、穆长秋,这些老抗联出身的干部,老总还很陌生的话。那么像熊伯涛等眼下就在晋北战场作战的许多关内后调到东北工作的干部,老总可是相当的熟悉。甚至在长征时候,就已经是老熟人了。
对于这些干部,老总不可谓不了解。甚至有些的人,还是老总一手提拔起来的,有的还在老总身边工作过。对于这些人的为人和品性,老总是很了解的。但老总没有想到,短短的一年之内,这些老部下的身上居然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变的让老总甚至都有些陌生。
看着陈翰章那张年轻的面孔,老总突然间想起了此时远在东北,更加年轻的杨震,也是这群狼之中的头狼。那个年轻人,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什么样的艰苦条件,能将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至于陈翰章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建议,老总一笑了之。陈翰章是晋北战场的最高军事主官,对于战局的发展与变化,有自己的想法。怎么样去打,他心中还是有数的。自己那番话,也只不过是调解他对于战局进展不畅而产生的焦虑感而已。
只要他能快速的冷静下来,自己的那番建议听不听倒是无所谓。为人相当宽厚,除非过于必要,否则大部分时间里面,更相信前线指挥员判断能力的老总,可不是那种动不动就越庖代俎的人。
老总这边陷入了思考之中,那边陈翰章却没有太多的精力与老总就杨震的为人,去做太多的探讨。他一边紧张的调动兵力,对北面马邑、张庄一线的二十一师团主力实施挤压战术,一边还要对整个战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此时十师部队已经全部空运到位,但陈翰章却并未将十师一兵一卒,调动新广武战场上。他给了十师师长一天半的整顿部队时间,一天半之后无论他的部队融合的怎么样,都要拉上战场。
易良品那里,陈翰章就是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死的缠住当面之敌,切断当面日军向山阴县突击的路线。保证十师的整训,绝对不能受到干扰。如果形势允许,将战线尽可能的再向南推一段距离。
晋东北的战局,陈翰章没有干涉太多。对于杜开山的能力,他还是很相信的。这个家伙现在稳重多了,估计在眼下的战场上,不太可能干出什么冲动的事情来。有杜开山在,自己对晋东北战场应该可以放心。
所以尽管陈翰章一直在关注晋东北的局面,但除了两方面的配合之外,却很少下达任何实质上的命令。他给杜开山的只是一个计划和自己的思路,至于这个计划怎么去执行,陈翰章对自己的这位老战友,还有相当有信心的。他相信只要自己充分授权,杜开山在晋东北一定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惊喜。
略微犹豫了一下,陈翰章将新广武一线的战斗,全部移交给了正在一线指挥的熊伯涛。而自己将注意力,则转向了北面的张庄和马邑。毕竟那边才是此战的主战场,新广武这里,对于整个战场来说,只是一个点。
之所以陈翰章亲自坐镇对新旧广武的反击战,是因为这里虽说只是一个点。但却是完成他计划的一个关键所在。此战能不能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看部队能不能在新旧广武的反击力度,能不能减缓二十一师团主力北上的速度。
最关键的是,自己对新旧广武的攻击,能不能拉开日军各部之间的间距,为部队歼灭其一部,创造一个有利的战机。这才是他将北面的战斗,移交给王明贵指挥,自己则亲自坐镇对广武一线穿插的主要原因。
现在雁门关至广武的日军实力已经消耗余烬,已经掀不起太大的风Lang来。而张庄和马邑的二十一师团主力,在两翼的压力以及对身后的顾虑吗,也有全线回缩的迹象。这个时候,陈翰章觉得是时候将重点放在北线了。
至于缴获的那三门德制战防炮,陈翰章则在第一时间将其运回大同,并利用运输机运回东北。同时将老总的结论,在第一时间上报给总部。提醒其他战场,注意日军新式反坦克炮的威胁。
第二百九十七章 总攻击
而就在陈翰章在这边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整个晋北战场兵力进行微调的同时。山下的熊伯涛,也按照命令开始对新广武最后的攻击。熊伯涛没有将手头上的所有兵力,一次性的全部都投入进去。
尽管他的手中现在只剩下七个连的兵力,其中还有两个连是几个连压缩编制之后,临时编成的。但熊伯涛还是坚持认为,在攻击正面有限的情况之下,一次性投入太多的兵力,付出的代价还是有些太过于高昂。
而且攻击正面过于狭窄,也不利于攻击部队的展开。现在部队虽说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但是已经拿下了新广武正面的大部分据点。日军在新广武的防线,已经回缩至新广武城和两翼百余米的长城处。
在山下重炮的轰击之下,整个新广武与两翼长城,已经大部分坍塌。日军仓促修建的野战工事,已经大部分被摧毁。新广武城已经犹如剥开壳的鸡蛋一半,直接暴露在攻击部队的枪口之下。这个时候在投入太多的兵力,已经是有些过于浪费。
而且面积不大的新广武城,也容纳不了太多的兵力。所以熊伯涛根据形势的变化,一改过去逐点争夺的办法,而是采取了黑虎掏心,集中一个连在全部炮火的掩护之下,不顾日军两翼直插新广武城日军核心地点新广武城。
在侧翼则以两个连以排为建制,采取交替掩护、跳跃式攻击的办法。对新广武城两翼,日军沿着长城修建的最后残存据点发起总攻击。在夺取新广武两翼的山头之后,这两个连则采取东西对进,配合正面攻击部队对广武城进行最后总攻击。
熊伯涛将手中的火焰喷射器,全部调拨给了这三个连的攻击部队。而且每一个连都加强了一个工兵班,配备了大量的炸药。将所有的高射机枪和双二三高炮,暂时停止对空警戒,全部参加到一线,为攻击部队提供火力资源。
并将一门双二十三高炮和三挺十二毫米高射机枪,拉到了新广武左翼,他曾经付出惨重代价,几乎拼光了一个连才换来的,一个可以俯视新广武至雁门关公路的制高点,对雁门关方向实施二道火力封锁。切断日军通过公路,增援新广武的路线。并从侧翼压制日军新广武两翼的火力点,为两翼攻击部队穿插行动创造条件。
在炮火支援上,熊伯涛没有采取过去的弹幕式射击的方法。而是将一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连以炮为建制,全部分散开。采取大炮上刺刀的办法,尽可能的抵进射击。尤其是日军配属到一线的九二步兵炮阵地,作为重点火力压制目标。
并将所有的八二迫击炮全部集中,加上仅有的一个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连,作为一个迫击炮群,专门压制日军的反斜面阵地,尽可能的减缓并迟滞,日军部署于反斜面阵地的兵力,对正面攻击部队的反冲击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