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调拨过来的这些弹药,已经是十八师同类口径迫击炮的最后存底了。在得到后方大批补给之前,就算他的炮弹全部打光了,但是他身后的师里面,已经无法给他补充哪怕是一发炮弹。而总部直属炮兵,也将大部分的炮弹调到了通辽北的战场上。
尽管得到了火力支援有限,但是以海敬清一贯的越挫越勇,遇强则更强的性格来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他来说,自己在这里多消灭一个敌军,下一阶段对通辽县城的攻击就少一个守军。日军在孔家窝堡一线多付出一份代价,在下一步攻击通辽县城的时候,部队就少付出一份牺牲。
不过师里能够提供的炮火支援有限,但是对于五十四团来说,其实火力也不算太单薄。除了自身装备的各种口径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之外,在出发之前听到师长特地告诉他的陈司令员批评三师的话之后,他在夺取孔家窝堡一线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心眼。
虽说那两门七七野炮和九四式速射炮,在最后被日军自行炸毁。但是他却缴获了九二步兵炮、五十七毫米格鲁森山炮各一门,辽十四式步兵平射炮和九七式自动炮三门。轻重机枪缴获的弹药虽说不算太多,但是数量却是高达十余挺。
在加上他的团属十四毫米高射机枪,营属十二毫米机枪,以及连属通用机枪和全团上下清一色的自动步枪。他能得到的炮火支援虽说有限,但是他的步兵火力,却是远比反击日军要雄厚的多。
再加上孔家窝堡一线的两个永备工事群虽说被炸毁,但是却有一半的半永备工事群在里面的守军被火焰喷射器烧成了烧鸡之后,完整的落入到了他的手中。日军的尸体拽出去,这些半永备工事群就是现成的防御工事。
当初日军在修建这些永备和半永备工事群的时候,就考虑到身后被突破的情况。所以在通辽战场上,所有的日军工事群都是可以三百六十度环形射击的。这也是巴彦塔拉一战,如此难打的原因之一。结果到了现在,却成了海敬清可以利用的现成野战工事。
这些可以三百六十度环射的半永备工事群,以及日军修建的原有战壕和交通壕。他甚至不用大动干戈修建,就可以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再加上他手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步兵火力,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可怕的。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夺回孔家窝堡这个通辽县城的东部门户,川并密中将可谓是下了血本。不仅将通辽守军近一半的兵力抽调了出来,将炮兵的家底也全部晾了出来。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炮火,掩护鬼武五一的反击。
还将城内可以拿枪作战的八百多四十五岁以下侨民,也全部用库存的辽十三步枪武装起来,加强给了鬼武五一指挥的反击部队。甚至将并不归十四师团指挥,由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直辖的日军通辽宪兵队,也被他拉上了战场作为战地督战队使用。
为了掩护鬼武五一的反击,川并密中将可谓是下了血本。在日军发起反击之后的短短一个小时之内,海敬清的阻击阵地上便落下各种口径的炮弹达到了七八百发。其中仅仅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弹,就达到了一百多发。
按照日军在通辽县城部署的炮兵数量,这个火力密度可谓是空前的。其火力强度,几乎是在之前巴彦塔拉的一倍有余。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日军几乎集中了整个通辽县城的全部炮兵,对孔家窝堡一线的反击实施火力支持,但尽管掩护炮火异常的凶悍,日军的攻势却在抗联密集的步兵火力面前,几乎无法进入一百米的全速攻击发起距离。按照日军战术习惯,其攻击队形展开,尤其是步兵支援火力全部展开的二百米的距离,对于日军来说就像一道生死墙一般。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法突破到二百米之内。
海敬清将手头上可以利用的各种武器,根据射程远近结合编组成严密的火力梯队。六十毫米迫击炮和狙击手,专门对付日军对机枪威胁最大的掷弹筒。而十二毫米高射机枪和团属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则统一编组专门负责压制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至于日军的轻机枪,近了则被通用机枪死死的压制住。远了一发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打出的榴弹,直接连人带枪全部送上西天。对付步兵则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在二百米的距离上编织了一道密集的火网。尽管时间上很仓促,但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海敬清还是完成了点面火力编组。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日军炮兵的火力威胁和杀伤,海敬清严格要求前沿部队,日军攻击步兵不到二百米的展开距离绝对不许开枪,通用机枪在打完一个弹链之后必须立即转移阵地,以防止日军炮兵火力覆盖。
配置在纵深,担任远程火力压制的两种高射机枪,则直接被他配备进了日军残存的半永备工事之内。并以两挺十二毫米机枪加上一门六零迫击炮组成了游动火力组,专门对付漏网的日军轻重机枪小组。
而他的营属八二迫击炮,则被用来死死的盯着日军的步兵炮。海敬清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日军两种对机枪威胁最大的步兵炮露面,一定要做到首发制人。总之就是一句话,绝对不能让他们打掉一挺机枪。以保证前沿阵地,有足够的火力。
至于威力最大的团属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则被他用来压制日军纵深的攻击出发阵地,以及兵力集结点。当然如果能找到对手的指挥所,他也不介意指挥所有能集中的重迫击炮,来上一个齐射。
眼下抗联使用的这种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是在引进的苏军M一九三八式重型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的。重量比苏军同类火炮要轻一百零一公斤,但是射程却增加到了六千五百米。而且发射的弹种,也整整比苏制原型炮多了数种。
这种总重不过一百七十四公斤,重量要比九二步兵炮还要轻近一半,而射程却要远上足足四千米。这种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甚至比日军四一型山炮射程还要多出两百米,重量却只有几分之一。
在装备部队之后极为受欢迎,以较大的射程,适中的重量,以及相对较好的威力和精度,迅速的淘汰了原本作为团级火炮的九二步兵炮。与苏制同口径重迫击炮,成为抗联团级当家火炮。
海敬清将团属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作为对日军反击兵力的集结地和出发点的覆盖火力,这种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足以承担这样的重担。别说压制日军兵力集结地,即便是与日军标准的联队炮四一式山炮对战,也绝对不会落下风的。
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气
其实他的这种战术,在日军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冲击力相当强的步兵攻击战术之下,对于任何一支军队都是一种相当冒险的打法。即便是换了去年还是以栓动步枪,笨重的重机枪为主步兵装备的部队,他可能还没有这个底气。
将敌军放到二百米之内开火,在其中手中承担防御任务的兵力不占据优势,地形又是一马平川,又没有大量的炮火支援。除非他真的想和日军打近战和白刃战,否则这种打法极易被日军突破。即便是能固守下来,但是这伤亡数字和损失也会相当的大。
日军士兵在三百米之内的射击水平,即便是现在的抗联也无法相比。而掷弹筒对作为一线防御火力支撑的机枪威胁,也是相当巨大的。一旦机枪被打掉,在步枪火力无法形成足够密度,而兵力和防御地形又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这种打法是相当危险的。
即便是对于抗联这种意志相当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