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这样,在面对日军三十二联队残部与二十二联队一个大队,加在一起不过一个联队的兵力,在依据有利地形以及相对完备工事的情况之下,仅仅三天的时间。一个齐装满员,除了团属炮兵没有山炮之外,装备甚至与还要优于日军的情况之下,一个主力团几乎全部拼光。”
“而发起进攻的日军却不过是受到重创而已。也就是说伤亡大归大,但却并未彻底的丧失战斗力。而王光宇的一团,这个咱们起家的部队却几乎拼光了。就算日军有空中掩护,而且炮兵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我们毕竟也有自己有利的优势。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之下,仗打成这个样子,说明了我们的部队与日军素质相差还是极大。”
“还有之前群策山的那一战,对付日军加强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四十四联队,我们三个团的主力部队以及所有炮兵全部参战。兵力对比达到了一比四,火力对比也达到了一比三,几乎可以说倾尽家底。”
“可结果怎么样?我们固然是全歼了这个四十四联队,但我们却也崩掉了几颗门牙。那场战斗说是惨胜,都很勉强。不计弹药等方面的损耗,仅仅敌我伤亡比就几乎达到了一比一的地步,杜开山的三团更是几乎伤亡三分之二,元气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过来。”
“当然按照敌我双方的兵员素质来讲,这场战斗别说伤亡比达到了一比一,就算一比二、比三我们都占便宜了。这要是在补充兵员充足的关内战场,这个交换比我们可以接受,甚至可以说相当的欢欣鼓舞。但这是在我们后援几乎难以为继的东北。”
“要不是第四师团留下接应的部队耍滑头,见死不救。只要其有这个四十联队一半的凶悍,当时很可能我们陷入会腹背受敌的困境,甚至有全军崩溃的危险。”
“司令员,日军这个四十联队在失去统一指挥之下,几个大队去并未显露出慌张。而是在各自的指挥官指挥之下,依靠现有野战工事依旧在拼命的顽抗。您也看到了,日军仍旧严格按照日常训练时候的水平,打的中规中矩。甚至可以用有板有眼来形容。”
“还是换了我们在同样条件之下,我们的营连长,甚至旅团长能不能做到?也许这一点旅团一级的干部能做到,但营连级别的干部,恐怕能做到的十分之三四,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与日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不单单是在某几个方面。”
“这一点您认识到了,我也认识到了。但部队却并未认识到,反倒是目前从上到下都傲气十足。打了几次胜仗就沾沾自喜,不把日军放在眼里了。忘记了上回在四十四联队身上吃的苦头了。这次让他们碰碰硬钉子,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头脑可以清醒一些。”
“也让那些在群策山一战后参军的战士见见真实的日军战斗力,听老兵吹嘘几句便觉得老子是天下第一,谁都不放在眼里。从这件事情讲,王光宇从作为种子的三团抽调出两个连队是一件好事。班排长是兵头将尾这不假,但直接面对战士的他们对下面战士的影响力甚至还在我们之上。”
“刘长顺部队那个班长叛逃事件,无论真相是什么,但足以说明我们的基层军官责任心还很差。否则就算其排长与其串通一气,但跑了一个班长,其连长、指导员怎么到天亮了才察觉到?要是他们早些反应过来,我们何至于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一个部队是一个整体,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需要全体都去尽心尽责。无论那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战士犯一个在平时不起眼的错误,但在战时就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些班排长,是一支部队的基础。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他们将来,对部队的将来发展是一件好事。打掉了就打掉了,用血的教训去换一个头脑的清醒,这是代价。尽管也许有些高昂,但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承受的。”
对于郭邴勋的这番话,杨震那里不明白。但对于这些从群策山一战后,从部队之中精挑细选出来,至少打过三仗的骨干伤亡却着实让他心疼。沉默良久,杨震才叹息一声道:“这些可都是最值得信赖的老骨头啊。从老黑顶子秘营一起北上的老骨头,经过几次大仗,现在已经剩下不多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战
杨震为被王光宇调到战场上的那些预备将来组建新部队的骨干伤亡而心疼的直跳脚,战场上王光宇的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的。两个临时抽调并组建的连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至少表现要比那些群策山一战过后,补充进部队的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要好的多。骨干就是骨干,抛开军事素养不说,单就丰富的实战经验就不是那些新兵可以相比的。
等全线反击全面展开后,首战的顺利让王光宇很庆幸自己冒着司令员发火的这个巨大的风险,从三团抽调了一批部队参战。要不是有这两个连,自己哪里能这么快突破日军的防线?
实际上两天来的激战,对这个四十联队战斗力早就有了清醒的认识的王光宇实际上准备很充分。他早在两天的激战中已经将日军的兵力部署、火力主要配置都摸清楚了。日军的炮兵不用他操心,自然有军区直属炮兵对付。
但当面日军步兵火力以及兵力部署,那就是他作为一线指挥员必须要掌握的了。与四十联队激战两天下来,王光宇对自己这个对手的了解程度可比刚刚抵达,甚至还未来得及休整,便因为叛逃事件而仓促投入战斗的刘长顺详细的多了。
由于一旅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过重,所以在杨震的反击计划之中只担任策应、助攻的任务,并未加强炮兵。一旅自属炮兵在之前的战斗中几次遭遇到日军空袭,损失也不小,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
除了之前一直被他慎之又慎使用,只动用过几次的多管火箭炮连之外,只有四门旅属山炮营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作为支援火力。所以在自身目前兵力很单薄,火力支援也很薄弱的情况之下,王光宇打的在胆大之余,还是相当的稳重。
郭邴勋并未说错,王光宇擅自将自己的助攻改为主攻,的确有争强好胜之心。但这并不代表他做的鲁莽或是草率。说归说,王光宇在实际行动之中,做的还是相当的稳重。
不仅在已经对将军石一线地形了如指掌的情况之下,在攻击发起之前几次上一线阵地查看攻击路线,亲自选定攻击路线,根据当面之敌的布置,调整兵力部署。还在攻击发起之后,亲自在一线阵地组织火力支援。
这也是王光宇在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为何能取得较大的突破的最大原因所在。
王光宇选定的攻击发起路线,正是四十联队白天战斗之中损失最大,此时还在最前沿没有撤下去休整的两个中队结合部。王光宇的这个攻击点选的很准,在白天战斗中损失惨重的这两个日军中队,由于兵力不足,在这个地方的防御很薄弱。
他的战术也很明确,就是以二团的兵力在一旅目前能集中的大部分炮火的掩护之下担任佯攻。将一线阵地上的日军大部分注意力吸引过去后,以一团经过临时整合之后,眼下唯一满编的连队加上配属的三团一个连组成突击队。在两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加上团属步兵炮、九十毫米迫击炮各两门的掩护之下,从日军这个兵力薄弱的结合部猛攻。
在刘长顺二旅发起对将军石一线日军全线攻击的同时,王光宇倾尽全力,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兵力,甚至轻伤员都被他动员起一部分,对将军石正面之日军部队也同时发起了反击。